(一)自然与社会概况
大连地处辽东半岛南端,位于北纬38°43′~40°10′、东经120°58′~123°31′之间,东临黄海,西濒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共扼渤海湾,素有“京津门户”之称; 北面背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的广大腹地,又堪称“东北之窗”。全市总土地面积为12 574平方公里,共辖10个区、市、县,其中有中山区、西岗区、沙河口区3个市内区,农村7个区、市、县为庄河市、普兰店市、瓦房店市、金州区、甘井子区、旅顺口区和长海县。全市总人口为537.39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达290.01万人。农村共辖151个乡 (镇)、国营农场,1 580个村民委员会,10 959个村民小组,89.24万户,劳动力119万人,其中从事一、二、三产业人员分别为74万、26.7万和9.1万人。
大连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具有海洋性气候特点,冬天严寒,夏天酷暑,降雨集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在8.4~10.5℃之间,全年日照总时数为2500~2 800小时,日照率为60%,年平均气温在8.4~10.5℃之间,无霜期为170~190天,年降雨量为700~900毫米之间。
大连地区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北高南低,北宽南窄,可把大连地区划分为低山、丘陵、平原和海域四个部分。在土地总面积中,低山沟壑占5.6%,丘陵岗地占52.3%,平原阶地占32.8%,内陆水域和海滩占9.3%。土地构成比例基本上是“六山一水三分田”。境内地表水资源为34.8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2.3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为848立方米,低于辽宁省人均1 0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31%,河流水系是地表水的主要来源,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
海洋是大连的一大优势,境内海岸线总长1 960公里,其中岛岸线长618公里,浅海水域52.47万公顷,可利用的浅海水面8万公顷,可用于养殖的滩涂面积4.47万公顷,适宜底播增殖的海底13.33万公顷。鱼虾种类繁多,共有25目、81种、115属、210多个品种,特别是对虾、鲍鱼、海参、扇贝、河豚等名优产品驰名中外。
大连市是闻名遐迩的 “苹果之乡”。传统的国光苹果曾驰名中外,以个头大、色泽好、口感酸甜适度而著称。80年代以来又引进富士、王林、乔纳金、陆奥等新品种。此外还盛产桃子、樱桃、葡萄、李子等水果。
大连地区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现已发现金属、非金属矿产及地热矿泉资源近30余种。黑色金属矿产主要有铁矿 (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铅锌矿,贵重金属矿产主要有铂镍矿、砂金矿; 非金属矿类有硅石、镁、石棉、石英砂等; 建筑材料矿产有石灰石、大理石、花岗岩等,规模和储量都相当可观。还拥有丰富的金刚石资源,已探明的储量达1 200万克拉,占全国储量的54%,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遍布城乡的秀丽海滨风光,宜人的气候,各种优美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海消夏型风景旅游城市特色。全市有著名的7大风景区,即大连海滨风景区,金州区的金石滩,旅顺口区的黄金山、白玉山,庄河市的仙人洞、冰浴沟;10大天然海水浴场,即大连市内的星海公园、傅家庄、老虎滩,旅顺口区的黄金山、玉乃浦、老虎尾,甘井子区的夏家河子、棋盘磨,瓦房店市的仙浴湾、长兴岛;3大温泉疗养区,即普兰店市的安波温泉、塔河疗养区,庄河市的步云山温泉疗养区。还有10大名胜古迹和6大文物自然保护区。这些自然、人文景观名扬海内外,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来旅游、度假、观光。
大连市是一个科技发达、人才云集的中国北方沿海城市,是国内重要的科技人才培训基地之一。交通十分发达,已形成了以港口为中心,海运、铁路、公路、航空等运输齐全、配套发展、规模相当的立体式综合运输网络。大连湾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大连周水子机场是东北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国际机场,已开通了61个空中航线,其中国外航线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