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教育教(~训;~学;~材;言~) 育(~人;美~;体~;诲~) 养(养成) 教育和课试:训课 教育童蒙:蒙养 教育学生:课徒 教育弟弟:顺弟 教育人材:菁莪 育材 教育人民:教民 以国之常法教民:训经 帮助丈夫,教育子女:相夫教子 对妇女的教育:妇学 教育要趁早:教妇初来 教育熏陶他人:养人 思想品德的教育:德育 学校里的道德教育:训育 督察教育:督训 给予教育:施教 驰教 给人以教育或帮助:春风风人 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帮助:春风夏雨 及时给人教育和帮助:夏雨雨人 接受教育:受教 闻教 前往受教:就教 重新接受教育:回炉 恭敬受教:伏阁受读 学生恭敬受教:程门立雪 程门度雪 程门飞雪 立雪程门 立雪求道 受到良好的教育:如沐春风 如坐春风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有教无类 教行无类 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教育:无类之教 良好的教育:春风化雨 时雨春风 化雨春风 东风化雨 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时雨春风
另见:教师 教化1 讲授 教书 学生学习 练习 ☚ 教育 家庭教育 ☛ 训育旧时泛指学校里的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行为习惯训练以及品格培养的总称。也称为训导。有些教育学者曾把教育工作分为管理、教学和训育三部分,训育即为学校实施的对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他们强调训育工作要依据一定的规章要求,通过实践和管理来进行。而有些教育学者则认为训育是德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德育的进行和完成,一定要配合完善的训育,把训育看作是进行德育过程中对学生行为和习惯的训练和控制。这样,训育被理解为德育中的实施手段,而纳入对学生行为习惯的教育管理。目前,训育一词在我国已很少使用。但是,对学生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培养仍是我国学校德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为小学、中学和大学学生制定了相应的“行为规范”。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实际上是将训育的内容列入了对学生行为的日常教育管理工作范围。通过管理育人,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