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过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过程 (一)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过程社会福利生产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兴的,以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为目的, 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的特殊生产。1985年以前, 主要是民政部门组织兴办城市社会福利生产厂。1985年以后, 山东各地适应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 形成了民政部门、其他部门和社会,城市和农村都办社会福利企业的局面。到1990年底,全省农村各类社会福利生产单位发展到3150处,拥有职工106 694人,其中残疾人员45 994人,年总产值21.83亿元,实现利润1.66亿元。福利生产的产品已发展到食品饮料、服装鞋帽、工艺美术、五金建材、橡胶化工、日用百货、造纸印刷、机械制造等十几大类,上千种规格,2000余个品种。有40多个福利厂的产品打入国际市场。1986年,在全国福利企业产品展销会上,山东获展销一等奖。 ☚ 三、社会福利生产 (二)保护和扶持政策 ☛ (一)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过程 (一)社会福利生产发展过程1979年以前,全自治区只有3个小型福利企业,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促进农村福利企业的发展,安排农村残疾人就业,1985年,自治区农村乡、镇开始兴办了4个福利厂,1个社会福利商业服务业网点,安排了46名残疾人就业。1988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民政厅把发展社会福利生产做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坚持依靠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生产。农村出现了乡办、村办、集体与个人联办以及残疾人个体经营等多种形式创办社会福利企业的格局。1988年底,自治区农村兴办福利厂55家,福利商业服务业网点16家,安排479名残疾人就业,福利企业和福利商业服务业年增加值为741.1万元,年利润113.4万元。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福利企业面临机遇和挑战,在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1993年底,全自治区农村福利厂发展到61家,福利商业服务业网点发展到68家,安排505名残疾人就业。年增加值分别为1 128.2万元和66万元,年利润分别为165.2万元和17万元。全自治区福利企业中残疾职工所占比重为42.07%,居全国第11位。社会福利企业由过去只能搞一些简单的粗加工和修理服务业发展到现在可以进行机械加工、煤炭加工、化工原料、服装制鞋、塑料印刷、蔬菜脱水加工等各种行业,扩大了规模,提高了效益,为更好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 三、社会福利生产 (二)发展福利生产的主要措施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