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农场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和职工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 (一)改革农场统收统支的管理模式、实行企业内部分级管理分级核算和职工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改革前,华侨农场执行的是高度集中的统收统支农场管理制度,支出纳入国家预算,亏损由财政弥补。农场管理上的“大锅饭”及“等、靠、要”依赖思想,长期束缚着企业和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为此,根据党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了如下制度改革。 (1)按照财政部有关财务包干的规定要求,制定了对亏损企业“亏损包干、减亏分成、超亏不补”及盈利企业“利润基数上交,超收分成”的财务包干办法。1986年又遵照《决定》,将原计入盈亏包干中的“三费”(归难侨退休〈职〉费、场办中小学校经费差额补贴、归侨出国探亲、定居补贴)分离出来单列,只考核企业经营盈亏,减轻了企业负担与压力,扩大了企业自主权,调动了企业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与发展后劲。 (2)积极推行企业内部职工联产生产责任制,搞“三定一奖”、“产量包干”、“超产分成”等办法。在完善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又发展为“产量包干、超产全奖、欠产全罚”和“两费自理包干制”,打破了农林场生产工人等级工资制,实行了“交够国家、留足农场、余下归自己”的新分配制度,生产者有了经营主动权,调动了积极性。 ☚ 三、主要经验 (二)调整产品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 00015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