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调节运作机制
乡镇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没有国家指令性计划约束,国家也没有为它提供产、供、销方面的保障。乡镇企业的产、供、销全靠市场调节,全靠自己在市场竞争中谋求生存和发展。所以,广东乡镇企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运作方式,在市场经济中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路子。
1.在生产上,以销定产。按照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求质求新的心理,不断开发新产品、不断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改进营销手段,在全国各地建立销售渠道,让利促销。特别是较大企业的多数产品,在省内外都有销售渠道,与销地商业部门建立了长期的供销关系,设立为销后服务的维修网络,因而大大扩大了产品销路,增强了产品信誉,还促进了生产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2.结构上优化组合。广东乡镇企业在发展中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不断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既以支柱行业和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拳头产品为龙头,通过兼并组建集团公司、实业公司或总厂等形式,以优势产业带动劣势产业。到1990年,全省乡(镇)、村集体企业就关停并转了3 445家企业,其中关闭1 421家、停产1 305家、合并410家,转产309家,从而使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如中山市港口镇以风扇厂为依托,组建了建达集团公司,既带动了9间呆滞、死火企业,又提高了风扇厂生产能力,使风扇品种系列化。二是调整产品结构。即以优质产品代替劣质产品,以新产品代替旧产品。同时,积极创名优新产品和名牌“传统”产品,提高产品市场覆盖面。1990年潮州市乡镇企业先后淘汰了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老产品180多种,创新产品1 700多种,增加花色品种3 400种,使产品结构更趋合理,适销对路,这些新产品销售额达1. 5亿多元。梅州市乡镇企业一年开拓新产品3 000个,有近1 000个品种打入国际市场。顺德市桂洲镇开发新产品30个,仅这一项,一年就新增产值2亿多元。
3.重视供销,搞活流通。企业的供销工作,是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广东乡镇企业十分重视生产与销售关系,把产品销售放在首位。特别是在1989年和1990年两年,国内市场疲软给乡镇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了严重困难。为了帮助乡镇企业解决困难,各地认真加强了市场调查,瞄准国内外市场,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以销转产,发挥乡镇企业灵活机制优势,采取多项措施,推销产品。其主要做法是:
❶加强供销队伍建设,建立供销队伍和供销网络,制定对供销人员的奖励制度,充分发挥供销员的积极作用。在全国各地开发委托供销、联销、试销,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或直接给零售店送货上门。
❷增设维修网点,搞好售后服务。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企业或主要产品,在全国各地都有销售服务网点,做好产品“三包”、“三保”工作。如广东神州燃气具联合实业公司生产的神州牌热水器,在全国设立了39处产品维修部,执行产品售出永久保修工作等。
❸积极举办各种订货会、展销会。通过上述种种途径,使不少企业摆脱了困境。尤其对交通不便,信息比较闭塞的山区和边远地区,搞活流通显得更为重要。高州县乡镇企业为了搞活果菜流通,兴办了2 770多个流通企业,购销队伍2.5万多人,20多间果菜冷冻、脱水厂和一支保温汽车队,在全国23个省、10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果菜批发销售点,以商贸联营、商农联营、国营集体联营、集体个体联营、跨省跨县联营等多种形式,扩大果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