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现代主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世界许多国家文坛上出现的不同于传统特点的文学流派的总称。也称现代派。如:象征主义、意象主义、存在主义、表现主义、结构主义、先锋派、荒诞派等等。其哲学基础是主观表现论。他们反对把文学看作是写实模拟,反对描写宏观现实世界。认为外在事物不过是人的主观表象,最高的真实在于人的内心世界之中,特别是人的深层心理世界之中。他们主张创作应向人类的内心世界开掘,写潜意识、梦幻、性本能、变态心理等。在艺术手法上有异于传统的现实主义方法,探索新的艺术形式,标新立异,宣扬革新。当代现代主义文学影响较大的有象征派诗歌、荒诞派戏剧、结构主义理论等。我国20世纪20年代初,创造社等作家已开始运用现代主义手法进行文学创作。

☚ 颓废主义   新浪漫主义 ☛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20世纪初以来一种世界性的文化艺术思潮及流派,特指与古典传统,尤其是现实主义传统表现出明显差异的文学和艺术现象,又称“现代派”、“先锋派”、“先锋主义”。现代主义文学包括诸多流派,如超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意识流小说、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迷惘的一代、垮掉的一代、黑色幽默等等。一般认为美国的爱伦·坡 (1809—1849) 和法国的波德莱尔 (1821—1867) 是现代主义文学的远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欧洲,受到各种流行的哲学、理论和社会思潮如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胡塞尔的现象学、弗雷泽的人类学等等的影响,人们对西方文明和文化的基础及其连续性的信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众多的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同传统思想、传统形式的决裂,形成了现代主义思潮,出现了卡夫卡、乔伊斯、普鲁斯特、艾略特、奥尼尔、萨特、加缪、福克纳等著名作家。现代主义作家普遍认为世界是混乱不堪的,人生状态是悲剧性的,对启蒙运动奠定的理性主义感到失望,求助于非理性、直觉、梦幻、潜意识。要求打破19世纪以来的伦理标准和美学标准,破坏一切传统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趣味,对于能表现当代混乱状态的新形式、新风格进行大胆的尝试。在艺术技巧方面,广泛运用神话、象征、暗示、意识流、寓意、多层次对位结构、时序颠倒、空间变换等手法,以求震撼那些习惯于常规的读者的情感,调动他们借以想象进行创造性阅读的积极性,并向资产阶级文化的规范、理性权威及神圣教义进行挑战。

☚ 无产阶级文化派   现代派 ☛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是19世纪末到本世纪上半叶,区别于欧洲传统艺术的现代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一词来源于法文moderne,原意是现代的,新的。从最广义的历史含义来看,此词适用于任何时期,以改变过去的艺术观念、形式、媒介为宗旨的,适应所处时代文化意识的革新艺术。我们这里所指的是20世纪以来的美术中的现代主义思潮及流派。
美术中的现代主义思潮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P·塞尚(1839—1906)。他追求物体的稳定结构和本身固有的色彩,排除透视光影、光色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至此,追求“眼见为实”、“视觉真实”的西方传统的绘画观念被动摇了。这种观念性的变革,可视为现代主义绘画的开端,为此,西方评论家称P·塞尚为“现代绘画之父”。本世纪初,作为现代主义美术的先行者,出现了以H·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和以P·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派,以及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出现了表现速度和运动的未来派、崇尚非理性的达达主义和主张潜意识表现的超现实主义。以B·康定斯基为代表的,开拓艺术元素表现功能的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可谓现代主义美术发展的高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中心逐渐由法国转向美国,又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超级写实主义、新表现主义等流派,它们又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的艺术,主张与过去观念彻底决裂,喜欢标新立异。因而,在各艺术流派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但作为一种同时代的思潮和产物,它们毕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
❶他们多要求艺术表现心灵,而不是反映客观世界。要求表现感知者自身的本质,而不是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
❷多崇尚非理性,而排斥理性。现代主义反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中重视理性的传统,强调直觉、无意识和幻想。
❸多反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这个传统的艺术观念,强调形式的决定作用,主张“形式就是一切”,极力追求艺术形式的革命和创新。
现代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留下的精神创伤,现代机器文明带给人们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匮乏,20世纪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和现代心理学中的无意识论,以及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对人的时间、空间、色彩、造型观念的改变等等,都和现代主义思潮有密切的联系。

☚ 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Xiandai zhuyi

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区别于欧洲传统艺术的现代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艺术流派的总称。
现代主义一词来源于法文moderne,原意是现代的、新的。从最广义的历史含义来看,此词适用于任何时期,以改变过去的艺术观念、形式、媒介为宗旨的,适应所处时代文化意识的革新艺术。我们这里所指的是20世纪以来的美术中的现代主义思潮及流派。
美术中的现代主义思潮可追溯到19世纪末的后印象主义画家D·塞尚(1839—1906)。他排除透视、光影、光色所形成的视觉效果,追求物体本身固有的色彩和稳定的内部结构。从而动摇了以“视觉真实”为追求目标的西方传统绘画观念。西方美术理论家将这种观念性的变革视为现代主义绘画的开端。将P·塞尚称为“现代绘画之父”。20世纪初,作为现代主义美术的先行者,出现了以H·马蒂斯(1869—1954)为代表的野兽派和以P·毕加索(1881—1973)为代表的立体派,以及德国的表现主义绘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又出现了表现速度和运动的未来派、崇尚非理性的达达主义和主张潜意识表现的超现实主义。以B·康定斯基(1866—1944)为代表的开拓艺术元素表现功能的抽象主义绘画的出现,可谓现代主义美术发展的高潮。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主义的艺术中心逐渐由法国转向美国,又出现了抽象表现主义、波普艺术、光效应艺术、环境艺术、观念艺术、超级写实主义、新表现主义等流派,他们又被称为后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艺术,主张与过去的艺术观念彻底决裂,喜欢标新立异,因而在各流派之间,有着多种多样,甚至相互矛盾的观点。但作为一种同时代的思潮和产物,它们毕竟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如:
❶认为艺术是艺术家心灵的表现,而不是客观现实的再现和反映。要求表现感知者自身的本质,而不是被感知的客观事物的本质。
❷多崇尚非理性而排斥理性。反对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艺术中重视理性的传统,强调直觉、无意识和幻想。并反对艺术具有道德教育的社会功能。
❸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多反对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这个传统的艺术观念,强调形式的决定作用,主张“形式就是一切”,并极力追求艺术形式的革命和创新。
现代主义的产生不是偶然的,与社会的哲学思潮、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社会生活现状都是密切相关的。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人们留下的精神创伤;现代机器文明带给人们的物质享受和精神匮乏;20世纪哲学中的非理性主义思潮;现代心理学中的无意识论;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人对于时间、空间、色彩、造型等观念的多维性的改变等等都是现代主义得以形成的社会基础。

☚ 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 ☛

现代主义

❶19世纪末20世纪初流行于欧洲天主教内的一种神学思潮。主张以现代科学方法对传统教义重新阐述。认为必须使基督教思想方式适应哲学和科学发展;教义的演变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发展的过程。主张对《圣经》进行独立思考和批判性研究,否定经院哲学的权威性。代表人物有法国卢瓦齐(Alfred Firmin Loisy,1857—1940)、英国蒂勒尔(George Tyrrell,1861—1909)等。
❷20世纪基督教新教中的一种神学思潮。主张调和基督教教义和现代科学的矛盾。提倡在肯定《圣经》体现了上帝“启示”的前提下,对其经文和历史背景进行“不带既定之见”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又分化出“新正统神学”等流派。


现代主义

又称“现代派”。20世纪以来,现代西方各种文艺思潮及流派的总称。确立于本世纪20年代,美国的爱伦·坡和法国的波特莱尔被认为是现代派的始祖。其理论十分庞杂。较共同之点是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深刻的精神危机,一般奉行叔本华、尼采、柏格森、萨特等人哲学,克罗齐美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主张以非理性原则主宰创作进程,力图表现人物意识的复杂,强调直觉、无意识、本能的重要性。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物质之间的扭曲和对立。艺术上重视主观表现,艺术形象强调表现心理真实,多采取朦胧、象征、意识流等手法展示主观感受和幻觉梦境。参见“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荒诞派戏剧”、“存在主义文学”等。

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天主教内的一种神学思潮。主张从现代知识水平对传统教义进行重新解释。起于巴黎天主教大学的一批教授,最著名的人物是杜契斯纳。其他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瓦齐、英国的蒂勒尔等。主张对《圣经》进行“不带先入之见”的批判性研究,认为宗教信仰不能用理性来论证,只能靠直觉来领悟;教义、仪式及对《圣经》的阐释都只是外在的表象,可随时代的现实需要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改变;宗教的精义在于心灵的感受。罗马教廷认为其可能从理论上动摇天主教基础,利奥十三世曾加以谴责。后来,庇护十世宣布其为“异端”,加以绝罚。主要流行于中欧和西欧。 (二)20世纪基督教新教中的一种神学思潮,主张调和传统教义和现代科学之间的矛盾。主要代表有英国的威廉·英、美国的富司迪等。提倡在肯定《圣经》体现上帝“启示”的前提下,对《圣经》经文和历史背景进行“不带既定之见”的批判性研究。第1次世界大战后,受到美国基督教内的基要主义者的反对。第2次世界大战后,又分化出自称“新正统神学”的新流派。(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美的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主义等文艺流派与倾向的统称。其哲学基础是柏格森、詹姆斯的唯心论,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存在主义等。反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主张用非理性的原则主宰创作过程。

☚ 张陵   取经 ☛

现代主义

modernism


现代主义

moderni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3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