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龟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背部

背部

背(背脊;背吕;后背;脊背;虎~熊腰) 脊梁
人体的脊背:惯老
兽类背部隆高处:
厚实的背:厚背
背部弯曲:背偻
腰背弯曲:伛偻 偊偻 踽偻 背曲腰躬背曲腰弯
蜷缩伛偻的样子:局缩 局蹜
背部拱起:驼(~背) 龟背(鸡胸~) 缩背(耸肩~) 痀偻 罗锅

☚ 躯干   腰部 ☛

龟背

病名。即脊骨弯曲突起,如龟之背。《小儿药证直诀》: “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髓,即成龟背。”或由胎禀不足,调养失宜,脾肾两虚,脊骨柔弱所致。症见脊柱弯曲畸形,高突隆起,步行伛偻,形体羸瘦。可见于佝偻病、脊椎结核。治宜培补脾肾为主,用补天大造丸。

龟背

指小儿骨骼发育障碍引起的脊柱弯曲畸形。表现为脊柱后凸,前胸变短,肋骨呈叠瓦状重叠或靠近,胸骨被牵向脊柱。属佝偻病一类疾病。

龟背

龟背

中医症状名。是指脊骨弯曲突起,形如龟背,故名。多因小儿骨质未坚,曲背久坐,脊骨受损;或由小儿生长发育障碍;或因脊骨局部疾患以致变形。也是佝偻病的症状之一。此症应注重预防,注意调养。

☚ 鸡胸   崩漏 ☛
龟背

龟背guibei

又名隆背,俗称驼背。是小儿骨骼生长发育障碍,形成骨骼畸形的一种疾患。其脊柱弯曲后突,形如龟之背壳状。多发于乳幼儿。其病因多由于在婴儿㿠骨未成时强令独坐, 或偶为风邪干袭与血气相搏,入骨髓壅滞不散,而致背高隆起。或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即父母授予气血不足。后天调养失宜,脾肾亏损,气血俱虚,骨髓不充,骨质柔弱,故脊柱弯曲而成龟背。症见背高如龟,行步伛偻,形体消瘦或虚胖,骨骼柔弱等。治宜培养脾胃,补益精髓。可用河车大造丸。常用药:紫河车,当归,白芍,熟地,龟板,杜仲,牛膝,补骨脂。

☚ 鸡胸   五迟 ☛

龟背

病症名。俗称“驼背”。以脊柱弯曲后突,形如龟之背壳而得名。多由婴儿骨质未坚,强令独坐,或肾精亏虚,不能充养督脉,骨骼痿软所致。应着重预防,注意调护,治疗以培补脾肾,补益精髓为法。

龟背guī bèi

《本草纲目》主治第4卷小儿初生诸病(2)。病证名。即脊骨弯曲突起,如龟之背。《小儿药证直诀》:“儿生下客风入脊,逐于髓,即成龟背。”或由胎禀不足,调养失宜,脾肾两虚,脊骨柔弱所致。症见脊柱弯曲畸形,高突隆起,步行伛偻,形体羸瘦。可见于佝偻病、脊椎结核。治宜培补脾肾为主,用补天大造丸。

龟背ɡuībèi

脊骨弯曲突起, 形如龟背。小儿骨质未坚, 曲背久坐, 没有及时矫正, 脊骨受损; 或由发育障碍; 或因脊骨局部疾患以致变形; 佝偻病也能形成龟背。应着重预防, 注意调养。

龟背

龟背

龟背又名隆背,俗称驼背。是指脊柱弯曲后突,形如龟之背壳状。好发于乳幼儿。始载于《小儿药证直诀》。其病因多由儿在婴小髇骨未成时强令独坐,或偶为风邪干袭与血气相搏,入骨髓壅滞不散,而致背高隆起。《幼幼集成》云:“此证盖由禀父母精髓不足,元阳亏损者多有之。”按背为阳,又为督脉所主,肾气通于督脉,肾阳不足,则督脉虚而脊柱软,故脊柱弯曲而成龟背。症见背高如龟,行步伛偻,形体羸瘦或虚胖,骨质软弱等。治宜培养脾胃,补益精髓。可用补天大造丸。亦可配合艾灸大杼、风池、绝骨、后溪、肺俞、心俞、膈俞。推拿疗法可取运内八卦,推脾经,天门入虎口,分阴阳,捏揉曲池、足三里。兼有泄泻者采用捏脊疗法。

☚ 鸡胸   背窬 ☛

龟背gui bei

【医学】curvature of the turtle

龟背guī bèi

kyphosis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