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龙蛇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龙蛇歌 龙蛇歌古歌名。传为春秋时晋介子推所作。见《吕氏春秋·介立》。其词云:“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桥死于中野。”介子推(或作介之推、介推)功成不肯受赏,因自作此歌,悬书公门。介子推功成不受禄,与其母偕隐,事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作此歌的说法与《左传》所记“身将隐,焉用文”的思想不符,因此后世学者或从《史记·晋世家》、《说苑·复恩》之说,认为这是介子推之从者所为,可资参考。另,“桥死于中野”,当从毕沅说,作“槁死于中野”。此歌,《史记》、《说苑》、《新序》诸书,词句多有不同,但其主旨都是为介子推鸣不平的。 ☚ 弹铗歌 邺民歌 ☛ 龙蛇歌春秋晋文公返国,赏从亡者,介子推不言禄,禄亦不及。介子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处所。”事见《史记·晋世家》。 龙蛇歌汉代流传的琴曲。一作《士失志操》。东汉蔡邕《琴操》著录。此曲题材来源于春秋时晋国君臣间的事迹。据《左传·僖公二十年》记载,晋介子推(亦作介推、介子绥)随公子重耳长期在外流亡,备受艰辛。后重耳在秦穆公帮助下返国即位,是为晋文公。在晋文公大赏从臣时,介子推见他人皆邀功得到厚赏,而自己却被遗漏,便自恃清高,偕老母隐居绵山(位于今山西介休东南)。晋文公闻之感悟,乃遣使迎其出山,介子推不从,奉母隐死山中。此事后世曾广为流传,并增益了晋文公令焚山以使介子推出,介子推抱木而死等情节,最终在民间形成了寒食节不举火以纪念的风俗。据《吕氏春秋·介立篇》记载,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以龙蛇相从,一蛇未得安置喻晋文公之待己,这是后世《龙蛇歌》题材之所本。至汉代,《史记·晋世家》亦载其事其诗,诗句与《吕氏春秋》所载大同小异。汉武帝时,淮南王刘安集宾客所撰《淮南子·说山训》中,有“介子歌《龙蛇》,而文君垂泣”的说法,表明此时已有以此为题材的歌曲在传唱了,只不过托名介子推所作而已。其后,刘向《说苑·復恩篇》、《新序·节士篇》、东汉许慎《淮南子·说山训注》中都曾著录了词句略有不同的诗句或歌词,大约在东汉时,文士们据流传的《龙蛇歌》曲调创作了同名的琴曲,藉以抒发当时士人们难以济世的情怀。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