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黑格尔的认识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黑格尔的认识论

黑格尔的认识论

黑格尔是在唯心主义基础上把逻辑、认识论、本体论三者统一起来的第一个哲学家。他从彻底的唯心主义立场出发,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他接受费希特的自我产生“非我”主张,批判“自我”的主观性;他吸收谢林的思维是客观的、思唯存在同一、客体即是主体的思想,批判思维存在“无差别同一”,从而建立起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认识论学说。
思维与存在是具体的同一。黑格尔主张,客观思想是物质、自然、社会的本质,物质、自然,社会不过是客观思想的表现。所以,两者具有同一性:存在即思维,没有思维以外的客观存在。他否认物质的存在。认为,如果有思维的独立存在的客观世界,就会陷入二元论、不可知论,如果认为事物可知,就只能断言存在即是思维。但是,他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有区别的同一,具体的同一,而不是抽象的同一,不是简单的等同。思维存在是统一的:思维是存在的本质,存在是思维的内容。两者又是有区别的;思维是第一性的,为主的;存在是第二性的,为从的。“思维统摄了存在,主观性统摄了客观性”。两者间又是可以转化的,思维可以产生存在,即使自己“外化”为存在;又可以“同化”存在,使它变成思维。“外在化”与“同化”即是思维存在同一的全过程。实际上,由于黑格尔认为存在即是思维。所以,他所谓认识存在,只不过是思维认识自己而已,仍然在思维范畴内兜圈子。他认为,思维存在的同一,是一个矛盾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存在到思维,从相对到绝对,由现象到实质的发展过程。他反对把认识当作静止的主观客观双方的统一。而主张把认识看成是思维自身从“潜在”到“自身”,从直观的多样性达到多样性的统一的辩证过程。他从思维存在同一的立场出发,主张“凡是合理的就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就是合理的”。这里所谓“实在”是指真实的东西,并非任何偶然存在的东西。只有必然的存在,本质与现象、内与外的统一的东西,才是实在的。因此,一切不具有必然性的存在,就不是实在的,就是不合理的,应该而且必定要灭亡的。这正是黑格尔这一思想的“合理内核”。
黑格尔把认识分为感性、知性、理性阶段。他把那种与不依主体为转移的对象相对立的、直接的意识叫作感性意识。这是意识发展的最低阶段。他认为,在感性活动中,“任何规定性都还是直接的;无论就其内容来说,还是就客观的东西对主体的对立性来说,感觉都不处于不发达的状态;它属于主体的极其独特的、自然的特征”。他认为,“一切都包含于感觉中,并且也可以说,一切在精神的意识中和在感性中出现的东西,都在感觉中有自己的根源和始原;同为根源和始原无非就是某物借以表现出来的那最初的直接的方式。”他认为,感性获得的是对事物整体的浑纯表象,不可能把握事物中的“客观精神”,因而“必须”进到知性阶段。
黑格尔认为,知性把浑纯的整体表象加以分析,割裂,“产生有限规定”,它“坚执着固定的特性和各特性间彼此的分别”。它只断言某物是某物,而不能指明某物同时是他物。黑格尔认为,这种“产生有限规定,并且只能在有限规定中活动的思维,便叫作知性(《小逻辑》第93页)。就是说,知性只能肯定某一概念,不能看到其中包含的对立面,不能指出其转化。知性的规律是同一律。实际上,知性是指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他指出,知性阶段是认识的必要阶段,但由于它采取“非此必彼的方式”,所以“知性的特点仅在于认识到范畴或概念的抽象性,亦即片面性和肯定性”。因而,还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在联系。
黑格尔认为,最高思维能力是理性。理性达到具体真理。它是经过感性的直接性,知性的间接性,又重新得到的直接性,是包含许多规定和关系的总体,是包含多样性和对立的统一性。他认为,理性分为:“消极理性”(“辩证理性”),“积极理性”(思辨理性)。“消极理性”认识到肯定中包含的否定,认识到对立双方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排斥、相互矛盾,以及由矛盾而引起的转化。“积极理性”则进一步,从这种对立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或于对立双方之分离和过渡中,认识它们包含的肯定。”它把对立的双方看作是同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不可分离的环节。他认为,积极理性是思想的最高阶段,只有到这个阶段,才能认识具体的真理,全面地、具体地、深刻地把握事物。
黑格尔认为,认识是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在黑格尔看来,“绝对”展开的过程,也就是它自我认识的过程。因此,认识的过程,或概念、范畴的转化过程,就不是后边的概念抛掉前面的概念,而是后面的概念扬弃前面概念的过程,即是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贫乏到丰富、由片面到全面、由抽象到具体,一步步不断深化的过程。从最简单、最贫乏、最抽象、最直接的“纯有”,认识经过一系列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最后达到“绝对观念”。它是包含了前此以往全部范畴的“具体的普遍性”,前此以往的一切范畴都作为特殊性,作为环节包含在其中。他把脱离特殊性的普遍性叫作“抽象的普遍性”,类似孩子口中说出的格言,是一种空无内容的总结。而具体的普遍性,类似老人口中说出的格言,是内容丰富的总结。黑格尔本人明确指出:“内容是从内容进展到内容。首先这个前进运动的特征就是:它从一些简单的规定性开始,而这些规定性之后的规定性就愈来愈丰富,愈来愈具体”。正因如此,黑格尔认为,真理是全面的、具体的,真理是一个过程。
黑格尔认为,认识包括“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两个方面。所谓“理论活动”就是主体只认识客体,不改变客体,主体接受客体进入自身之内,成为自身的内容的过程。这时的主体是被动的,静观的。理论活动只解决“世界是如何”的问题。所谓“实践活动”,就是主体凭借主观的内在本性,决定和改造客体的活动。这时,主体是能动的,实践活动才解决“世界应如何”的问题。理论活动消除主观性的片面性,使之不成为空洞的;实践活动消除客观性的片面性,使之不成为不可改变的。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都要达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但他认为,在“理论活动”阶段,客体并不是主体创造的,所以此时主体和客体并未达到统一,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概念对现实的关系。在“实践活动中”主体不仅是普遍性的概念,而且是能对现实起作用的现实东西,主体对客体的关系是现实的东西对现实的东西的关系,所以,他认为,实践活动高于理论活动。因为实践活动,不仅具有普遍的资格,而且具有绝对现实的资格。黑格尔还认为,实践还具有检验主观概念或认识的意义。他认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是绝对观念,即绝对真理。黑格尔的“实践活动”,只是思维领域里绝对理念的自身运动,范畴、概念的推演,而不是指社会的物质实践活动。但是,他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当作达到真理性认识的必然环节,这确实是他的一大功绩。

☚ 黑格尔的辩证法   反思 ☛
0000009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