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铜

 大中祥符间……大兴土木之役,……又于京师置局化铜为鍮,冶金箔、锻铁以给用。
 

宋·洪迈《容斋三笔》卷一一


 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
 

《格物粗谈》(元人托名苏轼所撰)


 炉甘石所在坑冶处皆有,……其块大小不一,状似羊脑,松如石脂,亦粘舌。……赤铜得之,即变为黄,今之黄铜,皆此物点化也。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


 凡红铜升黄色为锤锻用者,用自风煤炭百斤,灼于炉内;以泥瓦罐载铜十斤,继入炉甘石六斤,坐于炉内,自然熔化。后人因炉甘石烟洪飞损,改用倭铅,每红铜六斤,入倭铅四斤,先后入罐熔化。冷定取出,即成黄铜,唯人打造。
 

明·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一四


 [注]①倭铅即锌(Zn)。
 【评】明代以前黄铜是由铜加炉甘石生成的,当明代金属锌发明以后,黄铜开始用铜加锌配制。上述记载反映了黄铜生产工艺的变化。
 崔昉《外丹本草》云:用铜一斤,炉甘石一斤,炼之,即成鍮石一斤半。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九


 【评】此处记载鍮石即黄铜是由铜加炉甘石(碳酸锌)炼制而成。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五金礦產部 > 五金 > 黄銅
黄銅  huángtóng

亦稱“鍮石”。一種以銅與鋅爲主要成份的合金。黄色亮麗,硬於純銅,不易生鏽,延展性好。《西京雜記》卷二:“〔漢武帝〕後得貳師天馬,帝以玟㻁石爲鞍,鏤以金銀鍮石。”《神異經·中荒經》:“西北有宫,黄銅爲牆,題曰地皇之宫。”唐·元稹《估客樂》詩:“鍮石打臂釧,糯米吹項瓔,歸來村中賣,敲作金五聲。”宋·程大昌《演繁露·黄銀》:“世有鍮石者,質實爲銅,而色如黄金,特差淡耳。”

铜(~质;~器;~壶;~管;紫~;制~) 山金 黄铁 黄金 丹阳金山力士
生铜:
黄铜:鍮石 黄银
青铜:碧铜
由硫化物或氧化物铜矿石冶炼得来的纯铜:红铜 赤铜 乌铜 张公 身子石 和气石
质量好、纯度高的铜:高号铜
一种含锌的铜:铸铜
生锈的铜:顽铜
铜屑:鋊 铜华 铜花

☚ 锡   铁 ☛
黄铜

014 黄铜

黄铜系铜锌合金,古称鍮石。我国是冶铸黄铜最早的国家。据宋人李昉等编的《太平御览》引用三国时魏人钟会所著《刍荛论》的话说“稗草像稻秧;鍮石像黄金。”可见,约公元3世纪前后我国即能冶炼黄铜。另据《唐书·食货志》所载,唐玄宗时全国有炼铜炉99座,每炉年铸钱330串,耗铜21200斤,足见我国在公元6世纪前后炼铸黄铜的技术和规模已相当可观了。宋人崔昉在《外丹本草》中记述了黄铜的炼制方法: “用铜1斤,炉甘石1斤,炼石即成鍮石1斤半。”炉甘石即菱锌矿;元人托名苏轼所著《格致初谈》则说:“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明人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也述及:“炉甘石大小不一,赤铜得之,即化为黄,今之黄铜皆此物也。”有关黄铜的炼制方法当推明末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五金篇》的记述最为详尽,其中还提到用倭铅(即锌)代替炉甘石炼制黄铜的方法,表明当时我国黄铜的炼制技术已接近现代方法,也表明此时我国已出现炼锌技术。

☚ 青铜   湿法炼铜 ☛

黄铜

铜锌合金的总称。仅由铜和锌组成的称为“普通黄铜”。常用的有两类:1.68黄铜(或α黄铜,俗称“三七黄铜”)。含锌30—33%,余为铜。具有良好塑性;2.62黄铜(或α+β黄铜,俗称“四六黄铜”)。含锌36.5—39.5%,余为铜。强度较68黄铜好,但塑性稍差。

黄铜

黄铜热合

本品为铜和锌的合金,英文名Aes。
味涩,性平。功效同青铜。黄铜为能持八金属之一。

☚ 青铜   锡 ☛
0002314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