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黄金台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黄金台清常熟人。字子珊,或作子山、芝山。嘉庆二十四年(1819 年)副贡。曾肄业于苏州紫阳书院。自石岸头移居西塘市,授徒为业。工书。诗宗杜甫、韩愈,不肯随俗流转,时见矫拔豪健之作。年未五十卒。许廷诰选其遗作编为《醉芗仙馆诗钞》及《外篇》等。 黄金台典源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史记·燕召公世家》亦载。《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文选·鲍照〈放歌行〉 诗》注引 《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黄金台huáng jīn tái指帝王招纳贤士,任用人才;也指士人得到礼遇、任用。《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邹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文选·鲍照〈放歌行〉诗》李善注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李商隐《戏题枢言草阁三十二韵》:夜归碣石馆,朝上黄金台。贾至《燕歌行》: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罗隐《酬丘光庭》:荣衰贵贱目所睹,莫嫌头白黄金台。 黄金台 黄金台全名《燕乐毅黄金台》。乔吉作。《录鬼簿》、《太和正音谱》著录。《战国策 ·燕策》中记载燕国被齐战败后,燕昭王向郭隗求计,郭隗用古人以千金买马骨事为例,劝燕昭王起用自己为官,以吸引天下贤人。燕昭王为郭隗建造宫室,拜郭为师,于是乐毅、邹衍等都来投奔。燕昭王以乐毅为帅,大破齐国。此故事后来在民间传说中,又加上黄金台和金台拜帅之说,元代《七国春秋平话》即有此情节。《黄金台》剧或本此。剧本已佚,具体内容不详。 ☚ 勘风情 托妻寄子 ☛ 黄金台 黄金台《春台班戏目》及《庆昇平班戏目》著录。甘肃靖远清嘉庆古钟有铸目。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七月二十七日常金宝于山西长子县张村舞台题壁载此剧目。事见《孤本元明杂剧·乐毅图齐》、明《金台记》传奇、张凤翼《灌园记》传奇、冯梦龙《新灌园》传奇及清《黄金台》传奇。秦腔有此剧。叙演战国后期,齐闵王贪婪残暴,曾假助燕国翦除奸臣为名,劫掠燕之财富,久据燕之国土。又宠信妃子,杀戮忠良。燕昭王有意复仇,筑黄金台招纳贤士,以乐毅为统帅,兴兵伐齐。齐世子田法章入奏闵王,值闵王酒醉。邹妃扯下世子衣角,反诬世子调戏无礼。闵王大怒,欲杀世子。世子出逃。闵王与乐毅战,兵败被杀。田单、王孙贾等与齐国民众协力,击溃燕军,振兴齐国,扶法章登基。 ☚ 度柏简 火牛阵 ☛ 黄金台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傀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文选·鲍照〈放歌行〉诗》注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后以此典指招纳贤士,礼遇人才。南朝宋·鲍照《放歌行》:“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 黄鹄呼子安 黄绢语 ☛ 黄金台《黄金台》出处、释义和例句 【出典】《史记》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燕昭王于破燕之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谓郭隗曰:‘齐因孤之国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诚得贤士以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先生视可者,得身事之。’郭隗曰:‘王必欲致士,先从隗始。况贤于隗者,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趋燕。”又,唐·李白诗《古风》第十五首:“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清·王琦注引李善《文选注》:“上谷郡,《图经》曰:黄金台在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 【释义】传说燕昭王为了延请天下贤士,听从郭隗的建议,厚待郭而做出礼贤的样子,并在易水边筑黄金台(或称金台),置千金于上,招募天下士。今北京地区有名景曰“金台夕照”,源本于此。 【例句】你看坐间略展安邦策,便索高筑黄金拜将台,不索疑猜。(郑光祖杂剧《醉思乡王粲登楼》第二折〔滚绣球〕)“高筑”句意为重用贤才。此句用燕昭王典故与韩信拜将典故。 黄金台迺贤 落日燕城下,高台草树秋。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沧海谁青眼?空山尽白头。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 这是作者《南城咏古十六首》之一。所谓“黄金台”,就是战国时燕昭王尊郭隗为师,并采纳他的意见,筑台于易水东南,置黄金于台上,广招天下士。一时乐毅等人,纷纷前往,后来为燕国建立了功勋。诗原注,台在“大悲阁东南,隗台坊内”。后世文人到黄金台遗迹,莫不要追忆到这一历史故事,为昭王的爱惜人才,能甄拔而信任人才,以及郭隗们的生逢明主,十分神往。此诗的前四句不外此意。写诗人偕好友来到城外故都遗迹,在秋日落晖中寻找到黄金台遗迹,对昭王肃然起敬。“千金何足惜,一士固难求”不失为名句,但就诗意而言,并非新见。 有意思的是从第三联以后的感慨和写景,可谓空灵之至。似乎没有多少可以指实的东西,却更能启发读者的遐想。“沧海谁青眼”一问,是说世事沧桑,后来人主在识才爱才上,有几个能为“青眼”(语出《世说新语》,意指重视爱慕)的?无怪“空山尽白头”,为昭王之死而伤悼。遥想昭王死,惠王立,便中了齐国反间计,而迫使乐毅走赵,自坏长城,何可叹息! “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似借易水长流,寄托哀思。但在易水边,读者还会想到燕国另一个求士的故事,那就是燕太子丹与荆轲之事。对于得荆轲算不算得士,后世是有争议的,陶渊明则是充分肯定的:“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咏荆轲》)看来燕太子丹还有燕昭王之遗风。那“还怜易河水,今古只东流”是否也表示着“其人(这里就应包括燕昭、乐毅、燕丹、荆轲等)虽已没,千载有余情”呢? 读者既可以认为诗是专咏《黄金台》,也可以认为在《黄金台》的基础上略有联类之及,全因诗后半空灵得妙。 黄金台典源出处 《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 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史记·燕召公世家》亦载。《文选·孔融〈论盛孝章书〉》:“昭王筑台,以尊郭隗,隗虽小才,而逢大遇,竟能发明主之至心。” 《文选·鲍照〈放歌行〉 诗》注引 《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邹衍) 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 释义用法 战国时燕昭王欲兴国复仇,招纳贤者,去向郭隗请教,郭隗对他讲了千金买马骨的故事,然后说,要招贤致士,可以先从我开始,像我这样的都被重视,何况比我强的呢? 天下贤士自然会来了。于是昭王“筑宫而 师之。”后来记载遂有筑黄金台之说。后以此典指帝王招贤纳士,任用人才。参见“燕昭市骏”。 用典形式 【拥彗】 唐·李商隐:“式闾真道在,拥彗信谦光。”唐·李白:“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金台】 唐·杜牧:“我虽在金台,头角长垂折。”清·夏孙桐:“夕照淡金台,消沉几霸才。”清·顾炎武:“相逢不见金台侣,但说荆轲是酒人。” 【始隗】 唐·孟郊:“选俊感收毛,受恩惭始隗。” 【拜隗】 元·郝经:“费尽黄金台始成,一朝拜隗人尽惊。” 【隗台】 唐·罗隐:“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隗始】 唐·杜牧:“礼数全优知隗始,讨论常见念回愚。” 【尊隗】 唐·李商隐:“故事曾尊隗,前修有荐雄。” 【燕台】 唐·祖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清·吴伟业:“赵氏只应完白璧,燕台今已重黄金。” 【师郭隗】 清·查容:“岂为燕台师郭隗,一时客去感飘零。” 【延郭隗】 清·黄景仁:“台上何人延郭隗? 市中无处访荆卿。” 【郭隗台】 唐·罗隐:“千枝白露陶潜柳,百尺黄金郭隗台。”清·黄鷟来:“秋风自老荆卿市,夜月空登郭隗台。” 【郭隗宫】 清·顾炎武:“断霓夫 人剑,残烟郭隗宫。” 【黄金台】 南朝宋·鲍照:“岂伊白壁赐,将起黄金台。”唐·柳宗元:“燕有黄金台,远致望诸君。”唐·李白:“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宋·范成大:“故人客馆中天开,非君谁上黄金台?” 【黄金峻】 唐·杜牧:“郭隗黄金峻,虞卿白璧鲜。” 【隗在燕】 唐·刘禹锡:“兴伴王寻戴,荣同隗在燕。” 【燕王台】 唐·高适:“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 【燕昭台】 明·陈子龙:“秋风瑟瑟黄云堆,我亦振驾燕昭台。” 【千金筑台】 唐·杨巨源:“六国唯求客,千金遂筑台。” 【台上黄金】 清·黄景仁:“素衣缁,黑头白,台上黄金惨无色。何益,待重新整顿,看山双屐。” 【恩从隗始】 宋·王安石:“功谢萧规惭汉第,恩从隗始诧燕台。” 【高台黄金】 唐·罗隐:“浮世近来轻骏骨,高台何处有黄金?” 【郭隗见招】 清·王夫之:“北望黄金台,郭隗时见招。” 【隆郭隗礼】 清·赵执信:“但隆郭隗礼,不洒田光血。” 【筑台自隗】 唐·刘禹锡:“筑台先自隗,送客独留髡。” 【燕昭筑台】 宋·汪元量:“燕昭筑台金满地,郭隗登台多意气。” 【黄金独名台】 清·杜诏:“伯业销沉等劫灰,黄金照耀独名台。” 【登台吊黄金】 清·元璟:“入梦 几人飞白凤,登台终古吊黄金。” 黄金台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雠者奈何?’郭隗先生对曰:‘……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文选·鲍照<放歌行>诗》注引《上谷郡图经》:“黄金台,易水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以延天下之士。”后以此典指帝王招纳贤士,任选人才;也指士人得到礼遇、任用。刘辰翁《洞仙歌·寿中甫》:“看明年今日,人在黄金台上,早整顿,乾坤事了。” ☚ 黄金买赋 黄金遗满籝 ☛ 黄金台参见[筑台自隗]。李白《行路难》之二:“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黄金台故址在河北易县北易水之南。相传战国时燕昭王筑,置千金于台上,延揽天下士,故名。亦名燕台。唐代诗人李白《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即指此。 黄金台 黄金台huánɡjīntái━━━ 故址在今河北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以招揽人才。后诗文中多以代指君主延揽、重视人才。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参见“郭隗台”条。 ☚ 郭隗台 秦智虞愚 ☛ 黄金台❶指燕昭王纳贤的高台。唐陈子昂《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燕昭王》诗: “南登碣石馆,遥望黄金台。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黄金台战国时,燕昭王为招揽天下贤良所筑的宫台。《战国策·燕策一》: 昭王招贤……郭隗曰:“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昭王遂筑宫台,对隗行老师之礼,于是四方贤良纷然归燕。后世遂用“黄金台”、“郭隗台”等指招揽贤良的地方,亦指贤良荟萃的所在。南朝宋鲍照《鲍参军集》三《放歌行》诗:“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唐李白 《李太白全集》二四《南奔书怀》诗:“待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上) > 亭臺部 > 臺名 > 黄金臺 黄金臺 huángjīntái 亦稱“郭隗臺”。臺名。座落於河北易縣東南。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招天下之士,故稱。《文選·鮑照〈放歌行〉》:“豈伊白璧賜,將起黄金臺。”李善注引《上谷郡圖經》曰:“黄金臺,易水東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於臺上,以延天下之士。”唐·陳子昂《蘇丘覽古贈盧居士藏》詩:“南登碣石觀,遥望黄金臺。”一説燕昭王爲報齊國破燕之仇,爲郭隗築此臺以師事之。漢·孔融《論盛孝章書》:“昭王築臺以尊郭隗,隗雖小才而逢大遇,竟能發明主之至心,故樂毅自魏往,劇辛自趙往,鄒衍自齊往。”唐·皇甫松《登郭隗臺》詩:“燕相謀在兹,積金黄巍巍,上者欲何顔,使我千載悲!”參閲《嘉慶重修一統志·順天府·古蹟》。 黄金台 黄金台原名为宫。《史记·燕召公世家》 记载:战国时燕昭王欲雪先君之耻而请教贤士郭隗,郭隗教其纳贤。“于是,昭王为隗改筑宫而师事之。” 此宫位于今河北易县东南 《文选》 载南朝宋鲍照的《放歌行》: “岂伊白璧赐,将起黄金台。” 始见黄金台之名。《文选》 又载汉孔融的 《论盛孝章书》 涉及昭王筑台之事,但未言明是黄金台。后人慕其名,亦在原址筑其台 ☚ 姑苏台 大郑宫 ☛ 黄金台 黄金台字贮贤,号筱岑。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副贡。嘉庆间曾纂修郡、县志。后选任建平教谕。辞职归里,自号晚香,道光中卒,年87岁。著有《四书说》、《六经说》、《筱岑古文钞》、《筱岑诗钞》、《制义钞》。 ☚ 刘骥 黄培 ☛ 黄金台1789—1861清文学家。字鹤楼。浙江平湖人。性刚洁嫉恶,好交游,足迹遍江淮各地。工诗文。著有《木鸡书屋诗文钞》、《左国闲吟》、《听鹂馆日议》。编有《今文惬》、《盛藻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