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头湿疹
乳头湿疹临床上包括乳头或乳晕周围的湿疹性皮炎或乳头湿疹样癌。乳头或乳晕附近的湿疹性皮炎,常见于青年妇女,多为双侧,局部皮肤潮湿发红、不硬、病程短、有时几周内可波及整个乳头、乳晕和附近皮肤。可反复发作。如病变仅限于乳晕和附近皮肤,不累及乳头时,则多是良性病变。此外,乳头无内陷和变形,乳晕下无肿物,敷药后易显效。活检见炎性变,而无Paget细胞存在。
乳头湿疹样癌又称Paget病,1874年Paget对此病作了描述,当时认为乳癌继发于乳头病变。关于乳癌与乳头病变发展关系,有的认为是乳头鳞状上皮向内伸延至乳腺导管,有的则认为乳癌沿导管蔓延至表皮内。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可见到乳癌沿导管伸入表皮内的情况和有些Paget细胞在表皮内呈腺管样排列及Paget细胞与管内癌细胞的粘液染色均呈阳性等现象,目前多数认为管内癌是原发病灶。Paget病占乳癌0.6~3%。多发生于40~60岁间,平均年龄55岁左右。
病变初起时,乳头搔痒、烧灼感,以后表皮变潮红,但因症状不明显,常被忽略。病情再发展则皮肤粗糙变厚、有脱屑、糜烂、渗出、破裂,反复结痂。除痂后,露出鲜红肉芽。病程缓慢,经久不愈。病损由乳头蔓延至乳晕或附近皮肤,重者可使乳头轮廓消失。乳内肿块多位于乳晕附近,但往往在乳头病变的后期始被发现,因此病人的诊断常因没有发现肿块而被延误,失去治愈机会。此外,如有乳头回缩,桔皮征和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现象,更有助于诊断。应用乳腺X线摄影检查,可发现乳腺内微小癌瘤。最后诊断需依靠皮肤活检。Paget癌细胞的胞体大,圆形或卵圆形,胞浆透明,呈空泡状。核小而圆。细胞很像“鸟眼”。癌细胞在表皮内单个散在或聚集成巢,偶呈腺管样排列。核分裂易见。Paget病的乳头病变属于原位癌。与其并存的乳癌以导管癌为最多,但单纯癌、腺癌及其他类型癌瘤亦可并存。
paget病的治疗和一般乳癌的处理原则一样,根据肿瘤分期结合病人全身情况作出决定。Ⅰ期病例多主张采用改良根治术,因为即使是乳头病变很早,亦有5%左右发生腋淋巴结癌转移,当乳头病变合并有乳内肿块时,则约有66%病例有腋淋巴结转移。Ⅱ期病例行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腋淋巴结阳性者,辅加放疗。单纯放射治疗适用于不宜行根治术者。预后与乳头病变的早晚,是否并存乳内肿块和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等因素有关。文献报告,仅有乳头损害的病例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为83%,伴有淋巴结转移者为50%。乳头病变并存乳内肿块者,无淋巴结转移时为67%,有转移时为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