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黄曲霉毒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

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等真菌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1960年英国英格兰发生十万头火鸡幼雏因喂食从巴西进口的花生饼粉而中毒死亡的“火鸡X病”事件,导致了黄曲霉毒素的发现和研究。AFT是一类结构近似的化合物,其基本化学结构是一个双呋喃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的结合物,有多种衍生物,毒性不一。
AFT在紫外线照射下产生荧光,根据荧光颜色的不同,分为B族(蓝色荧光)和G族(绿色荧光)两大类。目前已分离出17种AFT,并能人工合成,分别命名为B1、B2、B2a、G1、G2、G2a、M1、M2、P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和致癌力最强,还能致突变和致畸,G1和M1的毒性次之。样品中AFT的含量可通过薄层层析显示的荧光检出量来测定。
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但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及加工产品、干鲜果品、调味品、烟草、乳及乳制品、肉类、鱼虾类和动物饲料中均能检出黄曲霉素,花生和玉米最容易污染。AFT能通过食料转移到动物的乳汁、肝、肾和肌肉组织中积留。AFT属于超剧毒物质,其中B1是目前已知致癌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烈的,能诱发动物肝癌,对某些动物能引起急性中毒致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粮农组织(FAO)1975年规定食品中 AFTB1的最高允许含量为15ppb,各国政府均制定了AFT在食品和饲料中最高允许量的卫生标准和检验法规。影响AFT产生的最重要环境因子是温度和水分,适宜黄曲霉生长和产毒的温度范围是12~42℃,最适温度33℃左右,最低相对湿度78%,最适相对湿度98%,谷物含水分18%以上,花生含水分10%以上,在通气条件下,黄曲霉即能迅速生长和产毒。采取低温、干燥、除氧和化学药剂等方法来保存食品和饲料,可以有效地防止黄曲霉的生长和产毒。对于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品和饲料,可采用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方法去毒,如利用机械、电子和手工方法挑选出破损的含毒素的花生; 提高加工精度可碾去存在于粮食籽粒皮层和种胚中的毒素;高温高压处理能使AFT转变为无毒的化合物,利用活性白土和活性炭吸附,能除掉植物油中的AFT;用强碱或氧化剂处理可以使AFT发生化学变化而解毒; 试验证明有少数细菌、霉菌和放线菌有转变黄曲霉毒素的能力等。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T

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 parasiticus)等某些菌株产生的双呋喃环类毒素。其衍生物有约20种,分别命名为B1、B2、G1、G2、M1、M2、GM、P1、Q1、毒醇等。其中以B1的毒性最大,致癌性最强。动物食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后,在肝、肾、肌肉、血、奶及蛋中可测出极微量的毒素。黄曲霉毒素及其产生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有些菌株产生不止一种类型的黄曲霉毒素,在黄曲霉中也有不产生任何类型黄曲霉毒素的菌株。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huangqumeidusu

某些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种肝毒素。它对动物有极强的毒性和高度的致癌性。目前已分离出B1、B2等12种衍生物,其中以B1的毒性最强。各种黄曲霉毒素的结构相似,都含有1个糠酸呋喃的基本毒性结构和1个氧杂萘邻酮结构。纯黄曲霉毒素不溶于水、乙烷、乙醚、石油醚等,而溶于氯仿、甲醇、苯、丙酮等有机溶剂。1960年英国曾发生震动世界的10万只火鸡突然死亡的事件,就是因为饲料中有黄曲霉毒素,其中毒症状为食欲不振,走路摇摆,羽翼下垂,昏睡,1周左右死亡。解剖检查,见肝出血坏死,胆管上皮伸长和胆囊淤血,肾肥大。1966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规定: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最高含量为每公斤30微克。黄曲霉毒素引起人类死亡的事例已有报道,其毒性要比已知的致癌物质“二甲基亚硝酸”的毒性高75倍。黄曲霉毒素能引起试验动物致癌已成定论。花生、玉米对黄曲霉毒素的感染率最高,其次是大米和棉籽等。我国卫生部规定在玉米、花生、花生油及其制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不得超过20ppb,(1ppb=10-9),大米、食用油 (不包括花生油) 不超过10ppb,其他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超过5ppb,婴儿食品不得检出。有人介绍防治食用植物油中的黄曲霉毒素有一简便方法,在炒菜前油烧热时加进一小撮盐就可解毒,因为盐里含有碘,它可破坏黄曲霉毒素的毒性成分。

☚ 稻瘟病   青霉素 ☛

黄曲霉毒素

是黄曲霉菌及寄生曲霉菌中产毒菌株的代谢产物。是毒性最大的毒物之一。根据大量动物实验及人类癌症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黄曲霉素对人和动物均有致癌作用。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

是由黄曲霉菌所产生。这种真菌常污染花生、玉米、粮食等油粮作物,可产生黄曲霉素引起肝脏变性、肝细胞坏死、肝硬化和肝癌。据我国调查,肝癌高发区粮食污染黄曲霉素的现象相当严重。黄曲霉素有B1、B2、G2、M及P,以及衍生物等约十多种。除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素外,还有黑曲霉菌、寄生曲霉菌、赤曲霉菌、文氏曲霉菌、薛氏曲霉菌、棒曲霉菌、烟曲霉菌、桔青霉菌和变青霉菌等均可产生。

黄曲霉毒素

aflatoxi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8:2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