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善无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善无畏

善无畏637—735Subhakarasimha

唐代名僧。“开元三大士”之一,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中天竺摩揭陀国(位于恒河南岸,都城即今印度的巴特那)王子,后让位出家,至著名佛教大寺那烂陀寺(寺在巴特那东南约90公里处),遇龙树弟子达摩掬多,受瑜伽三密之教。达摩掬多劝他到中国去传播密教,善无畏遂于唐开元四年(716)经西域丝绸古道来到长安。先住兴福寺,后住西明寺,开元五年(717)奉诏在菩提寺译经,开元十二年(724)随驾入东都洛阳,住大福先寺。他从开元五年起,先后在长安、洛阳译出《虚空藏求闻技法》 1卷、《大日经》7卷、《苏悉地羯罗经》等2部6卷,并撰《禅要》1卷。其传授以胎藏界密法为主,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善无畏还长于密教咒法,往往以此掀动人君,深受唐代皇帝的崇信,曾被唐玄宗礼为国师,主持内道场,为皇族多人灌顶受法,被尊为灌顶大阿阇梨。开元二十三年(735)卒于洛阳。门下得法弟子除一行外,还有温古、智俨、义林、新罗玄超等。

☚ 慧超   法藏 ☛
善无畏

善无畏637—735Subhakarasimha

唐代名僧。“开元三大士”之一,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中天竺摩揭陀国(位于恒河南岸,都城即今印度的巴特那)王子,后让位出家,至著名佛教大寺那烂陀寺(寺在巴特那东南约90公里处),遇龙树弟子达摩掬多,受瑜伽三密之教。达摩掬多劝他到中国去传播密教,善无畏遂于唐开元四年(716)经西域丝绸古道来到长安。先住兴福寺,后住西明寺,开元五年(717)奉诏在菩提寺译经,开元十二年(724)随驾入东都洛阳,住大福先寺。他从开元五年起,先后在长安、洛阳译出《虚空藏求闻技法》 1卷、《大日经》7卷、《苏悉地羯罗经》等2部6卷,并撰《禅要》1卷。其传授以胎藏界密法为主,为中国佛教密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善无畏还长于密教咒法,往往以此掀动人君,深受唐代皇帝的崇信,曾被唐玄宗礼为国师,主持内道场,为皇族多人灌顶受法,被尊为灌顶大阿阇梨。开元二十三年(735)卒于洛阳。门下得法弟子除一行外,还有温古、智俨、义林、新罗玄超等。

☚ 慧超   法藏 ☛
善无畏

104 善无畏637—735

又译“净师子”。唐代僧人。密宗创始人之一。与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本中天竺人,刹帝利种姓。因出让王位入那烂陀寺出家,学习密教,受灌顶。后取道吐蕃入唐弘扬佛法。先住长安兴福寺。后移西明寺。又于开元十二年(724)随驾迁驻洛阳。从事译经,所译经典均属秘密部,为汉地真言教的奠基者。主要译著有《大毗卢遮那变加持经》、《苏婆呼童子请问经》、《苏悉地羯罗经》等密宗重要经典。寂后赠 “鸿胪卿”。

☚ 一行   慧日 ☛

善无畏637—735Subhakara-sim ha

唐代僧人。密宗创始人之一。与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本中印度人。开元四年(716年)到长安,后随驾入洛阳。先后译出《大日经》、《苏悉地羯罗经》等密宗经典。弟子一行据其讲述,撰成《大日经疏》20卷。死后赠鸿胪卿。

善无畏637—735

唐代佛教译经师。一称“净师子”。亦译“输波迦罗”。中印度人。刹帝利种姓。原是乌茶国王,后舍位出家。于那烂陀寺师事达摩掬多,深究密教奥义,接受灌顶。嗣奉师命到中国布教,自迦湿弥罗(在北印度境)入西域。开元四年(716),年80岁抵长安(今陕西西安)。被置于兴福寺南院。寻移居西明寺菩提院。开元十二年(724),随驾至洛阳,继续译经。先后译出《虚空藏求闻持法》、《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苏婆呼童子经》、《苏悉地羯罗经》。二十年(732),请归西域,未果。越3年卒。是中国佛教密宗创始人之一,与金刚智、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1:1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