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善本书室藏书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善本书室藏书志

 《善本书室藏书志》是中国清代的一部私藏善本书目。清丁丙撰,成书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以丁氏藏书处“嘉惠堂”内的“善本书室”(又称“小八千卷楼”)为书名。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钱塘丁氏刻本。
 丁丙(1832-1899),字嘉鱼,号松生,晚号松存,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清代著名藏书家。丁氏的八千卷楼与山东聊城杨氏海源阁、江苏瞿氏铁琴铜剑楼、浙江归安陆氏皕宋楼,被公认为中国近世最大的四家私人藏书楼。丁丙、丁申兄弟曾尽全力保护因战乱而受损的杭州文澜阁《四库全书》。他们一生辛勤搜求,博极群书,于学无所不通,时人有“双丁”之称。丁氏藏书总数达20万卷。人们习惯上称其总藏书处为八千卷楼,光绪十四年(1888),将所建各楼以八千卷楼、小八千卷楼(善本书室)、后八千卷楼命名,分别收藏《四库全书》已著录之书、宋元刻本和四库未收之书。丁丙将所藏的善本书“考其事实,胪其得失,载其行款,陈其同异”(《善本书室藏书志》序),撰成本书。丁氏辑刊有《武林掌故丛编》、《武林往哲遗著》、《杭郡诗》三辑,著有《庚辛泣杭录》、《三塘渔唱》等书,并撰有《八千卷楼书目》20卷。丁氏藏书几经周折,现藏于南京图书馆。
 该书共40卷,附录1卷,收书2000余种,仿《四库全书总目》部类序列,四部之下,分44大类65属,其中卷1—5为经部,有易类、书类、诗类、礼类(周礼、仪礼、礼记、三礼总义、通礼、杂礼)、春秋类、孝经类、五经总义、四书类、乐类、小学类(训诂、字书、韵书)10大类;卷6—14为史部,有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诏令、奏议)、传记类(圣贤、名人、总录、杂录)、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宫殿疏、总志、都会郡县、河渠、边防、山川、古迹、杂记、游记、外记)、职官类(官制、官箴)、政书类(通制、典礼、邦计、法令、考工)、目录类(经籍、金石)、史评类15大类;卷15—22为子部,有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推步、算书)、术数类(数学、占候、相宅相墓、占卜、命书相书、阴阳五行)、艺术类(书画、琴谱、篆刻、杂技)、谱录类(器物、食谱、草木鸟兽虫鱼)、杂家类(杂学、杂考、杂说、杂品、杂纂、杂编)、类书类、小说类(杂事、异闻、琐语)、释家类、道家类计14大类;卷23—40为集部,有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诗文评类、词典类(词集、词选、词话、南北曲、曲选、曲谱、曲韵)计5大类,每类下收书多者近百部,少者仅为1部。
 该书系以丁氏小八卷楼所藏宋元椠本、明刻精本、旧抄善本以及各家稿本校本汇编而成。每书著录书名、卷数、作者姓名及年代、版刻时间地点和行款、藏书印记,并撰有对题目加以解释、品题、介绍和评价的解题,丁氏自称为考“文字异同之大致,名人收藏之源流”。如卷一王弼注《周易》10卷一目下,文为“宋刊本,孙氏寿松堂藏本。此书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首行顶格题‘周易上经乾传第一’,次行低十字,题‘王弼注’,……每卷后半叶边匡外之上,刻乾坤屯蒙及系辞说卦略例等字,字体圆美,椠刻精工,无明代修补之叶缺笔,至填字止,当为乾道、淳熙间刊本。每卷首叶有‘孙志祖’白文方印,‘寿松堂收藏宋本’朱文长方印。志祖字诒谷,一字颐谷,号约斋,仁和人,乾隆丙戌进士,历官江南道御史。中年以后键户校书,著有《家语疏证》等凡十余种。‘寿松堂’者,孙氏藏书之处也,此书据颐谷跋,藏其家已五世,今阅百余年,为余所有,仍不出武林一步,足为吾杭藏书佳话。”
 该书的特点有:1.所收明代刻本甚多,冲击了当时的藏书家只注重收宋元旧椠本,而不重明版书的传统。2.收藏浙江籍先人著述很多,“虽一卷半帙,亦必详细备载,可望流播,以免散遗”(缪荃孙《善本书室藏书志》序)。3.该书收有旧抄本万余卷,有些抄本笔墨精妙,甚至超过了刻本,另如卢文弨、黄丕烈、孙星衍、段玉裁等名家的手校书荟萃不少,这些在近代均属少见。4.由解题可以看出,丁氏藏书的来源广泛,有近40位藏书家的书在本书目里可以豹窥一斑,对一些重要藏书家的情况也做了简明扼要的介绍,这在近世同类书中并不多见,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丁氏为保存中华古文献所做出的贡献。
 该书在同类型的书目中是较好的一种,其体例完善,考订精审,取材广博,为书目中上乘佳作。缪荃孙称其为“能上窥‘提要’,下兼‘士礼居’之长,赏鉴考订,两者合而为一,可谓书目中惊人秘籍矣”(《善本书室藏书志》序),以为该书可与纪昀总纂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黄丕烈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相媲美。就瞿、杨、丁、陆四大藏书家所编的书目而言,除在考订精审方面,该书仅次于瞿目外,其他如取材丰富、鉴赏精细等方面,本书则较其余几家为好,因此该书一直为研究目录学史和文化史者所推重。
善本书室藏书志

善本书室藏书志

私藏善本书目。四十卷。清人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松生,晚号松存。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县诸生。出生于藏书世家,延用祖传的“八千卷楼”作为其藏书室名。数十年来,孜孜访书、钞书,终于成为晚清四大藏书家之一。太平天国革命时期,曾与其兄丁申在兵火中抢救杭州文澜阁散失的《四库全书》,“久以名闻海内”(缪荃孙《善本书室藏书志·序》)。丁丙著作有:《八千卷楼书目》二十卷、《庚辛泣杭录》、《北隅赘录》、《续束河櫂歌》、《三塘渔唱》等。
《善本书室藏书志》选录宋元刊本、珍本二百多种,明精刊本、精钞本、稿本二千多种,以及清代黄丕烈、孙星衍等名家的精校本。著名版本目录学家缪荃孙指出,该书目在收书方面有两大长处。第一,“在收明人之著述”(《善本书室藏书志·序》)。晁公武和陈振孙的书目只收到南宋,而晚清离明末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离明初则有五百年了。时间愈久,传本愈难收集;而且书经过多次翻刻,更难考订。清代一些善本书目往往不收明版书,而《善本书室藏书志》收录明代精刊精钞本,对于保存明代典籍是很有益的。第二,“在拾乡先辈之丛残”(同上)。《爱日精庐藏书志》收录清朝未刻之书,《善本书室藏书志》仿其例,特别留意于浙东乡土文献,“虽一卷半帙,亦必详悉备载,如有贤子孙欲求先集可望流播,以免散遗,宅心仁厚于此可见。”(同上)在编撰体例方面,该书目按四部分类;书名之下大多注有藏书来源,便于读者了解藏书来源;有详细提要。提要注明版式行格、版本源流等情况,并对其版本作出精审的评价。如《周易》十卷,注明“此书每半叶八行,行十七字”。《周易集解》十卷:“按:是书初刻为宋庆历临卭计用章,再刻于乾道资中郡守鲜于侃,嘉定五年侃之子申之更刻大字于漕司,毛子晋得影钞本……”此本“似较汲古阁、雅雨堂两刻为佳”(《善本书室藏书志·卷一》)。不仅详载版本情况,该书目还对图书的内容“考其事实,胪其得失”。(缪荃孙《善本书室藏书志·序》)缪荃孙指出,清代目录学有考订和鉴赏两大家。考订家“释作书之宗旨……扬其所长,纠其不逮”,以《四库提要》为代表。赏鉴家则“辨版刻之朝代,订钞校之精粗”,以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代表。而《善本书室藏书志》的提要既考图书内容,又辨其版刻,“赏鉴、考订两家合而为一”(同上)。
在海源阁杨氏、铁琴铜剑楼瞿氏、皕宋楼陆氏、八千卷楼丁氏四大藏书家中,丁氏的善本书目最后出。由于《善本书室藏书志》收书精审,考证精确,兼考订鉴赏之长,缪荃孙称之为“书目中惊人之秘籍”(同上)。
有光绪二十七年(1901)钱塘丁氏刻本。

☚ 天禄琳琅书目   四库全书总目 ☛

善本书室藏书志

四十卷,附录一卷。清丁丙撰。丁丙(1832—1899),字嘉鱼,别字松生,号松存,浙江钱塘人。丁氏曾于“八千卷楼”之外另辟“善本书室”专收宋元刊本,达二百余种,明精刊、旧佳钞、稿本、秘本达二千余种。此目与《八千卷楼书目》相类似。始撰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成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每书著录书名、卷数、行款、藏书印记,并撰写题解。卷一至五经、卷六至十四史、卷十五至二十三子、卷二十三至四十集。其收书标准较严,提要亦很精详。有光绪二十七年 (1901) 钱塘丁氏刻本。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