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麦西莱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麦西莱甫 麦西莱甫是维吾尔族集音乐舞蹈、民间娱乐和风俗习惯为一体的一种娱乐形式,在维吾尔族民间非常普及。参加麦西莱甫的人不限,一般在节假日或傍晚休息时举行。人们聚集在一起,或吹弹击鼓,载歌载舞;或讲笑话,做游戏,极尽娱乐之能事。如碰上喜庆活动或接贵宾时,则举行大型麦西莱甫,会更加热闹。 麦西莱甫的形成有一定的历史根源。维吾尔族人早在萨满教信仰时代就有巫术和娱神的狂欢。《魏书·高车传》中记载:“若安全无他,则为报赛……男女无小大皆集会,平吉之人则歌舞作乐”,“高宗时,五部高车合聚祭天,众至数万。大会,走马杀牲,游绕歌吟忻忻,其俗称自前世以来无盛于此”。古高车是维吾尔族的族源之一,维吾尔人自古以来便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来表达胜利的喜悦和对神灵的感激。这种娱神活动后来就变成民间娱乐喜庆活动而保留下来。《突厥语大辞典》也谈到,古代突厥人有一种晚会和冬天轮流举办的宴会,男女一起唱歌跳舞,饮酒作乐,称为“索尔丘克”和“苏合迪提”。史家认为,现在维吾尔族人的麦西莱甫,就是脱胎于这种古老的仪式、风俗。 新疆各地的麦西莱甫,都带有当地生活风习的特征,形式多样。喀什有同行间轮流麦西莱甫,季节性的野游麦西莱甫和少女们的聚会麦西莱甫等,伊犁地区有莳萝花麦西莱甫,黄杏麦西莱甫和同年人冬季轮流麦西莱甫等等。尤其保持了古老维吾尔族风格的麦西莱甫要数麦盖提县的刀朗麦西莱甫了。它的形式层出不穷,有“节日麦西莱甫”,“婚娶麦西莱甫”,“邀请麦西莱甫”,“道歉麦西莱甫”,“消除成见麦西莱甫”等。每次一举行,常常通宵达旦,余兴犹存。麦西莱甫的主要内容以激发人们的欢乐为目的,其中乐曲舞蹈占很大比例。如:“刀朗麦西莱甫”以“刀朗木卡姆”的序曲开始。先由一人独唱,紧接着开始对舞。男女舞者随着高昂热烈的舞曲变换各种舞姿,速度越来越快。有些人体力不支而相继退场,最后坚持下来的即是“舞皇”,“舞后”,得到众人的称许。 除歌舞之外,麦西莱甫还有各种游戏娱乐形式。像伊犁地区冬季在同龄人之间轮流举行的麦西莱甫上,流行《花与茶》的游戏。往一苹果枝上捆上花朵,插在一只大苹果上,做成“古丽巴合”象征冬季的花园。将“古丽巴合”同一杯茶放到一托盘上。参加者捧起托盘,依次小心传递。在传递过程中,如盘中的茶水泼出或“古丽巴合”倒下来,就要受罚。每人接到传过来的托盘,就要朗诵诗歌,接受者边接边用诗歌作答。实在朗诵不了诗歌的话,也可讲个笑话,表演个节目。 许多地区的麦西莱甫都是有组织的。领导小组成员由参加者推选,他们是麦西莱甫的组织者,也有权对那些不经允许而离开现场、无故迟到、歌舞中破坏秩序等违反纪律的人进行“审讯”、“裁决”和“惩罚”。被“惩罚”者或要从家里拿来水果招待,或做种种令人发笑的表演。维吾尔族人是具有乐观快乐型性格的民族,他们喜欢将遵守纪律、道德等方面的宣传,置于娱乐之中。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麦西莱甫恰恰可以帮助他们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麦西莱甫不仅是维吾尔族人不可缺少的娱乐活动,也是维吾尔族民间文艺荟萃的形式,是产生艺术家、诗人的最好的摇篮,维吾尔族历代许多着名艺术家、诗人都曾是麦西莱甫上的活跃分子,都从麦西莱甫中吸取了丰富的营养。 麦西莱甫维吾尔族的一种民间娱乐性歌舞集会。常在农闲时节举行。一般由一家邀请亲朋好友或同村人参加,一起唱歌、跳舞并作传送碗花、酒杯、腰带等游戏,有时也唱木卡姆曲、猜谜、吟诗等。其中最主要的是跳一种称作“赛乃姆”的集体舞。舞蹈自由活泼,可一人独舞,亦可多人同舞,跳舞的人越多,气氛就越热烈。“麦西莱甫”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特色,其中以喀什地区麦盖提县的“刀郎麦西莱甫”最负盛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