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獸 > 白膠 > 鹿角膠 鹿角膠 lùjiǎojiāo 鹿角胶 鹿角胶白胶的别名。用鹿角熬制的胶,可入药。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二·鹿》:“今人呼煮烂成粉者为鹿角霜,取粉熬成胶,或只以浓汁熬成膏者为鹿角胶。” ☚ 薄贴 玉散 ☛ 白胶【同义】总目录 白胶鹿角胶鹿角胶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又名白胶、鹿胶。为鹿角煎制而成的胶质块。主产东北和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甘、咸,温。入肝、肾经。补肾阳,生精血,止血。 ❶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膝无力,阳痿,滑精。 ❷治虚寒性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带下,亦治再生障碍性贫血,阴疽。烊化冲服: 3~6g。本品含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和钙等。 鹿角胶lù jiǎo jiāo《本草纲目》兽部第51卷鹿(26)。药名。 【基原】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iaphus L.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 【别名】白胶(《本经》),鹿胶(《本经逢原》)。 【性味】甘咸,温。 ❶《本经》:“味甘,平。” ❷《别录》:“温,无毒。” ❸《本草正》:“味甘咸,气温。” 【归经】入肝、肾经。 ❶《本草汇言》:“入手足少阴、厥阴经。” ❷《本草经解》:“入手太阴肺经、足太阴脾经。” 【功用主治】补血,益精。治肾气不足,虚劳羸瘦,腰痛,阴疽,男子阳痿、滑精,妇女子宫虚冷,崩漏,带下。 ❶《本经》:“主伤中劳绝,腰痛羸瘦,补中益气,妇人血闭无子,止痛安胎。” ❷《别录》:“疗吐血,下血,崩中不止,四肢酸疼,多汗,淋露,折跌伤损。” ❸《药性论》:“主男子肾藏气衰虚劳损,能安胎去冷,治漏下赤白,主吐血。” ❹《医学入门》:“主咳嗽,吐血,咯血,嗽血,尿血,下血。” ❺《本草纲目》:“治劳嗽,尿精,尿血,疮疡肿毒。” ❻《玉楸药解》“温肝补肾,滋益精血。治阳痿精滑,跌打损伤。” ❼《吉林中草药》:“补脑,强心。治大脑水肿。” 【用法用量】内服:开水或黄酒溶化,二至四钱;或入丸、散、膏剂。 鹿角胶lùjiǎojiāo中药名。出《神农本草经》。别名白胶、鹿胶。为鹿角煎制而成的胶质块。主产于东北和山东、北京、上海等地。甘、咸, 温。入肝、肾经。补肾阳, 益精血, 止血。治虚劳羸瘦、腰膝无力、阳痿滑精, 吐血、衄血、尿血、崩漏、再生障碍性贫血, 烊化冲服: 3 ~6 克。本品含骨胶原及其部分水解产物、钙等。 鹿角胶 鹿角胶鹿角胶.又名白胶,鹿胶。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鹿科动物梅花鹿Cervus nippon Temminck或马鹿C.elaphus L.等的角煎熬而成的胶块。主产于东北地区及山东、北京、上海等省市。 本品味甘、咸,性温。归肾、肝经。功能补肾阳,益精血,壮筋骨,止血。主治肾阳虚弱,精血内损所致的虚劳羸瘦、头晕目眩、耳鸣耳聋、腰脊酸痛、脚膝痿软无力、男子阳萎滑精、尿频、女子宫冷不孕、崩漏带下,以及吐血、尿血、便血、慢性疮疡久不收敛和阴疽等证。治虚劳羸瘦,常与熟地、菟丝子等补肝肾药同用,如《百一选方》斑龙丸。精髓内亏,肾水不足而致眩晕眼花、耳聋、盗汗、口乾舌燥、腰酸腿软者,可配龟版胶、大熟地等滋阴壮水之品,如左归丸。元阳不足,命门火衰,畏寒怯冷,神疲气怯,饮食少思,脐腹冷痛,大便不实者,可配附子、肉桂等温肾助阳之品,如右归丸。阴阳两虚者,可配龟版胶、人参、构杞,有阴阳并补之妙,如龟鹿二仙胶。 肾虚阳萎, 精冷无子, 配巴戟天、 肉苁蓉、黄狗肾以温肾助阳。遗精早泄,配复盆子、车前子以补虚止遗。便溏滑泄者,配补骨脂、金樱子以温涩之。女子宫冷不孕,配当归、蛇床子、紫石英以温补冲任。若冲任虚损,不能约束而为崩漏者,则与阿胶、当归、熟地、乌贼骨等补血止血药同用。由于鹿角胶不但能补血,且能摄血止血,故对虚寒性的吐血、尿血、便血,所谓阳虚阴必走者,用之甚为相宜。吐血不止,可配生地黄汁同用; 尿血可配熟地炭、血余炭; 便血可配炮姜、白术、椿根皮。妊娠胎动漏血,又可配以人参、茯苓等。在疮疡方面,用治阴疽、贴骨疽、流痰、鹤膝风等证,症见患处平坦色白或暗,不肿或肿势散漫者,可配麻黄、熟地、肉桂、白芥子等,如《外科全生集》阳和汤。近亦用治骨结核、腹膜结核等。总之,此药补力,优于鹿角,但不若鹿茸之力峻。开水或黄酒烊化服,3~10g。阴虚阳亢及脾虚湿盛痞闷者均忌服。 鹿角霜,为鹿角熬胶后所剩残渣,亦供药用。味咸,性温。功用近于鹿角而效力较逊。主治肾虚精寒,腰脊酸痛,小便频数;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 子宫虚冷,崩漏带下等证。肾虚精寒,可配附子、杜仲、巴戟天等为丸服。《三因方》治小便频数,以鹿角霜与茯苓同用,若再加秋石,可治膏淋。《普济方》治盗汗遗精,以鹿角霜配龙骨、牡蛎。外用对创伤出血,或疮疡久不愈合,有较好的收敛止血及敛疮的效能。煎服,6~15g。 ☚ 鹿角 紫河车 ☛ 鹿角胶lu jiao jiao【医学】deerhorn glu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