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牧业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逐步提高
“七五”以来, 狠抓了以草场围栏、 人工种草、牲畜棚圈和牧民定居房屋为主要内容的 “四配套”草地基础建设和防灾基地建设, 成功地探索出一条在高寒地区建设养畜的路子。 “七五”期间, 全省用于草地围栏、人工种草、 牲畜棚圈、 草地改良、 草原保护、灭鼠治虫及草原水利等方面建设的总投资1.35亿元, 大于前35年总投资之和, 共建成围栏草场35.92万公顷、牲畜棚圈13.7万平方米、 种植多年生和一年生饲草17.73万公顷、 改良草地20.91万公顷、 灭鼠治虫394.86万公顷、 草原水利扩大草地使用面积19.42万公顷, 解决牲畜饮水118.73万头 (只)。 “八五” 期间, 全省用于草地各项建设的总投资达到3.3亿元(不含草原水利投资), 比 “七五”时期增加了近3倍, 在总投资中国家及省财政投资达1.66亿元, 占50.4%。 青南防灾基地、 “温饱工程”、 环湖牧业综合发展 “小康工程” 和农区畜牧业发展 “致富工程” 三大项目的实施, 使建设模式趋于多元化, 建设内容逐渐丰富, 规模也逐步扩大。 1997年, 全省用于草地配套建设和牧区开发建设的投资达到1.82亿元, 其中用于青南牧区防灾基地的建设投达0.96亿元, 占全省草地建设总投资的52.75%。 1990—1997年, 青南地区共完成14 281户的 “四配套”建设任务, 占青南牧区牧户总数的24.87%, 实现定居的牧户达4.15万户, 占牧户总数的66.67%; 累计建成户有围栏草场34.11万公顷, 牲畜棚圈91.79万平方米, 抗灾饲草地6 013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