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鹦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鹦鹉

 

 文采擅江东, 陇山短梦通。
 有时寻稻粒, 无计脱绦笼。
 侵晓梳翎惯, 当窗学语工。
 聪明真误汝, 天际看冥鸿。


 鹦鹉,俗名鹦哥,由于其舌肉质而柔软,经反复训练,可模仿人的声音,故常被人们驯养于笼中。鹦鹉的羽毛美丽,有白、赤、黄、绿诸色,本诗首句的“文采擅江东”即指此。 “文采”,错杂艳丽的彩色,指鹦鹉之羽毛。“擅江东”,独领江南。“江东”即江南。此谓鹦鹉羽毛之美居江南诸鸟之冠。“陇山短梦通”,“陇山”,在今甘肃平凉到陕西陇县一带。实为六盘山南段的别名。鹦鹉之美虽居江南诸鸟之冠,但其笼居的生活却使它的足迹无法遍及黄河流域,纵使梦中到达陇山,亦异常短暂。
 “有时寻稻粒,无计脱绦笼。”二句承“陇山”句而来,细写鹦鹉的笼居生活。“稻粒”是喂养鹦鹉的主要饲料,对于笼居的鹦鹉来说,寻找上好的“稻粒”并非难事,既有人喂养,又有足够的时间进食,所难之处是无法脱此牢笼。“绦”,丝带;“绦笼”,即丝带编织的笼。
 “侵晓梳翎惯,当窗学语工。”此联承上四句写鹦鹉习于笼居。“侵晓”,拂晓。“梳翎”,梳理羽毛。“侵晓梳翎”四字之后缀一“惯”字,写出了鹦鹉对笼居生活的适应。“当窗学语”四字之后着一“工”字,道出鹦鹉学舌的独特本领及对笼居生活的适应,同时也为尾联的议论抒慨做了准备。
 “聪明真误汝,天际看冥鸿。”鹦鹉之所以过笼居生活而无计脱出,盖源于其学语工致,换言之,即鹦鹉的聪明反而害了鹦鹉,试以“天际冥鸿”相比,一翱翔碧空,一委居囚笼,相距何啻千里!末笔以高飞的大雁作一反衬,使鹦鹉生活之单调、局束,及俯仰随人的窘相毕现,亦使全诗主旨顿显。
 人们常云“聪明反被聪明误”,此语有一定道理。虽此语所云颇为复杂,或自恃聪明一意孤行而为聪明所误,或心灵口巧身怀绝技而为人所系。要之,皆为聪明所误。鹦鹉遭际,当属后者。

鹦鹉yīngwǔ

鸟,上嘴钩曲,羽毛绚丽,经训练能模仿人说话。是我国国家保护动物。通称鹦哥。

鹦鹉yīngwǔ

〈名〉鹦鹉科各种鸟的统称,头大,羽毛美丽,有的训练后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是著名的观赏鸟:鹦鹉学舌。
【提示】通称“鹦哥”。

英武;鹦鹉

◉ 英武yīnɡwǔ  英俊威武。〈例〉~有加/ 指挥员是个~的年轻人/ 千万只眼都在望着这只稳定的船,它显得威严而~。〈近〉英俊/ 威武。〈反〉猥琐。
◉ 鹦鹉yīnɡwǔ  鸟,头圆,上嘴大,呈钩形,下嘴短小,羽毛美丽。生活在热带雨林,吃植物果实。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例〉~学舌/ 潇湘馆人去屋空,可是那只会说话的~还在背诵着黛玉的诗句。

鹦鹉1yīng wǔ

鸟名。头圆,上嘴呈钩状,羽毛美丽,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画眉等鸟雀。(三·53)


鹦鹉2yīng wǔ

人名。贾母的大丫鬟:然后贾母的丫头鸳鸯~琥珀珍珠。(二九·661)

古代名物 > 禽鳥類 > 攀禽部 > 鸚鵡 > 鸚鵡
鸚鵡  yīngwǔ

亦作“鸚䳇”、“嬰母”,亦稱“乾皋”、“能言鳥”、“臊陀”。鳥名。鹦鵡科。攀禽,種類甚多。頭圓,鈎狀嘴。舌質柔軟,能模仿人說話。羽色有白、黄、赤、緑等多種。主食果實。棲居熱帶叢林。營巢於山巖木穴。觀賞鳥。我國常見的爲緋胸鸚鵡,分佈於雲廣南部及海南島。《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山海經·西山經》:“[黄山]有鳥焉,其狀如鴞,青羽赤喙,人舌能言,名曰鸚䳇。”郭璞注:“鸚䳇舌似小兒舌,腳指前後各兩,扶南徼外出五色者,亦有純赤、白者,大如雁也。”《漢書·武帝紀》:“南越獻馴象、能言鳥。”顏師古注:“即鸚鵡也。今隴西及南海竝有之。萬震《南州異物志》云有三種,一種白,一種青,一種五色,交州以南諸國盡有之,白及五色者其性尤慧解,蓋謂此也。”《埤雅·釋鳥》:“乾皋斷舌則坐歌,孔雀拍尾則立舞。”《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禽三·鸚䳇》:“[釋名]鸚哥、乾皋。時珍曰:按《字說》云:‘鸚䳇如嬰兒之學母語。’故字從嬰母。亦作鸚鵡。熊太古云:‘大者爲鸚䳇,小者爲鸚哥。’則䳇義又取乎此。師曠謂之乾皋,李昉呼爲隴客,梵書謂之臊陀。”又[集解]時珍曰:“鸚䳇有數種:绿鸚䳇出隴蜀……紅鸚䳇紫赤色,大亦如之;白鸚䳇出西洋、南番,大如母雞;五色鸚䳇出海外諸國。”清·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鼎部》:“鸚,鸚鵡,能言鳥也……《禮記·曲禮》:‘嬰母,能言。’”

鹦鹉【同义】总目录


鹦鹉鹦哥莺哥乾皋绿衣使者辩哥木戾
鹦鹉

鹦鹉

俗称“鹦哥”。鸟纲,鹦鹉科,种类很多。头圆嘴大,羽毛色彩美丽,有白、赤、黄、绿等色,经过驯养能模仿人说话。《说文》曰:“鹦鹉,能言鸟也。”古代文人多有吟咏者,后汉祢衡有《鹦鹉赋》,魏曹植也有《鹦鹉赋》,南朝宋颜延之、唐代王维皆有《白鹦鹉赋》,南朝宋谢庄有《赤鹦鹉赋》等。王维《白鹦鹉赋》: “若夫名依西域,族本南海。”——(白鹦鹉)的名字是从西域传入的,南海曾经是她家族聚居的地方。

☚ 英髦迭出   应变入神 ☛

鹦鹉

鸟名。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礼记·曲礼上》:“~能言,不离飞鸟。”

鹦鹉

头圆嘴大,羽毛美丽。因如婴儿学母语,字从鹦母,故称。又称“鹦哥”、“八哥”、“雪衣娘”等。寓意学舌,复制,伶牙俐齿。

字数:60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杜鹃   孔雀 ☛
才士

才士

彦士 鹦鹉
知书能文之士:文士 骚士 骚子
有识之士:智士 计士 鸳凤
才学之士:芹藻
文学之士:词翰客
词章之士:灵均
才智之士:知士
才智过人之士:豪彦
众多才智过人之士:众俊
设谋献计的人:谋人 谋士 计士 谋客权士 术士 计谋之士 绍兴师爷
计谋之士:谋夫
优异的谋士:谋选
善辩之士:辩士 辩武 谈士
博学之士:鸿儒 鸿生 硕生 宏儒 大儒
道术高明之士:鸿都少君
誓志求取功名荣显之士:题柱客
高才之士:颜鲍
高雅、有才识之士:香令
富于才藻之士:云翰
才华出众之士:白凤
(有才德之士,有才华的人:才士)

☚ 隐士   良士 ☛

观赏鸟

观赏鸟

眉画型的小鸟:鹪(鹪鹌) 巧雀 巧妇(巧妇鸟) 巧女 蔑雀 袜雀 桃雀 桃虫 桑串 蔑爵 蒙鸠 工爵 工雀 女匠 宁鳺 布母 桑飞 鸱鸮 黄脰雀
黄鹂:鹂(鹂黄) 莺(莺鸟;莺儿;莺翁;莺鹂;黄莺;柳莺;流莺;夜~;春~) 皇 黄公 黄鸟 黄袍 黄离(黄离留) 离黄 黧黄黎黄 鵹黄 丽黄 楚雀 栗留(黄栗留) 云鸧 鸧鹒 仓庚抟黍 树串 长股 鷅鹠 黄伯劳水鸦儿 金衣公子
小莺:莺雏 莺儿
鹦鹉:鹦(鹦歌;鹦哥;鹦母) 辩哥 翠哥 莺哥 陇客 陇禽 陇鸟 干皋 干睪 婴武 婴母 臊陀 慧鸟 聪明鸟 能言鸟 南越鸟 绿衣使者
白鹦鹉:雪女 雪衣(雪衣女;雪衣娘)
八哥鸟:鹆(鸲鹆;鸜鹆) 寒皋 八哥
孔雀:孔(孔鸟;孔爵) 越鸟 越禽 金尾 南客 鸾凤友
鸳鸯:鸳(鸳鸟;文鸳) 鸯 匹鸟 疋鸟 并禽 黄鸭 韩凭 韩冯 韩朋 节木鸟 河曲鸟

☚ 野鸡   传说中的鸟 ☛

鹦鹉psittacuia

俗称鹦哥。鸟纲,鹦形目,鹦鹉科(Psittacidae),种类甚多。概为攀禽。头圆,喙强大,上喙钩曲,基部具蜡膜。足部的外趾可向后转动,适于攀缘。舌多肉质而柔软。有些种类经驯养,能模仿人语。体羽色彩华丽,常为绿色或绿蓝、红、白、黄等色。常结群于山林间,主食果实及其他植物。营巢于树洞、岩隙。每窝产卵3枚,纯白色。晚成鸟。分布于热带地区,中国见于云南、广西、广东及海南岛。如绯胸鹦鹉(P.alexandri fasciata),体长约30 cm,背部呈灰绿色,喉和胸红而带灰蓝色。是著名的笼鸟。

绯胸鹦鹉

鹦鹉

鹦鹉

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五言律诗: “鹦鹉吾乡物,何时来此方?绿衣经雪短,红嘴历年长。学语疑矜媚,垂头知自伤。他年吾倘遂,归尔陇山阳。”“鹦鹉”句,鹦鹉产于陇山,所以作者说是家乡所产之物。李梦阳祖籍庆阳,所以这首咏物诗是诗人借咏鹦鹉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也流露出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 安定青岚山   灵武台 ☛
鹦鹉

鹦鹉

明代诗人李梦阳的五言律诗: “鹦鹉吾乡物,何时来此方?绿衣经雪短,红嘴历年长。学语疑矜媚,垂头知自伤。他年吾倘遂,归尔陇山阳。”“鹦鹉”句,鹦鹉产于陇山,所以作者说是家乡所产之物。李梦阳祖籍庆阳,所以这首咏物诗是诗人借咏鹦鹉而抒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中也流露出了诗人抑郁不得志的情怀。

☚ 安定青岚山   灵武台 ☛
鹦鹉

鹦鹉yingwuPsittacula

脊椎动物,鸟纲,鹦鹉科。种类甚多,属攀禽类。头圆,嘴强大,上嘴弯曲,基部具有蜡膜。羽毛色彩华丽,有白、红、黄、绿等色。足部的外趾可以向前转动,适于攀缘。舌肉质而柔软,有些种类经人反复调教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声音。主食果实。寿命颇长。多栖息热带森林中,营巢于岩洞或树穴内。我国有6种鹦鹉,分布较广的如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体长约30厘米,羽色鲜艳,上体羽色为绿色,俗称“绿鹦哥”。雄鸟的上嘴红色,下嘴黑色,雌鸟的上下嘴都是黑色。容易驯养。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南部、东南部、广西西南部、以及海南省,为留鸟。以浆果、坚果和其他种果实为食,兼食幼枝,嫩芽等。常结群活动,群集时多达数百只。可供观赏。


图355 鹦鹉

☚ 家鸽   杜鹃 ☛
鹦鹉

鹦鹉Yingwu

鹦形目鹦鹉科鸟类的统称。喙短厚,上喙基部具蜡膜,先端向下弯曲成钩状,喙内具有锉状结构。舌多肉质而柔软,先端呈匙状。胸椎的椎体为后凹型,这是与其它鸟类不同的特殊性状。翅短圆,飞行有力但不持久。尾长短不一,尾羽多为12枚。足具四趾,二趾朝前,二趾向后,趾端具有利爪。体羽多为绿色、蓝绿或红色,雌雄鸟基本相似。羽毛稀疏而硬,具有副羽。大多数树栖,足适于攀树,并能利用钩状的喙作为“第三足”帮助攀爬。性喜群居,常在山林中觅食。食物主要是浆果、植物种子等,有时也吃一些昆虫。鸣叫粗厉单调,十分刺耳,但有些种类经驯养后能模拟人言。繁殖时在树洞中营巢,每窝产卵2—5枚,有时可多至8—9枚,孵化期约21天。
鹦鹉主要产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共有327种,我国仅有6种。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野生鹦鹉是绯胸鹦鹉(Psittacula alexandri),体色上绿下红,额上有黑色带斑伸至两眼,翅长在180毫米以下,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南部至东南部、广西西部和南部以及海南。在我国居民家中经常饲养的一种小型鹦鹉是虎皮鹦鹉,又称阿苏儿、娇凤,学名为Melopsittacusundulatus。原产于澳大利亚,经过人工驯养已育成许多品种。每年可繁殖2次,每次产4—6枚卵,由雌鸟孵卵,孵化期约18天。

☚ 黄鹂   鸿雁 ☛
鹦鹉

鹦鹉

鸟纲,鹦形目,鹦鹉科。种类甚多,属攀禽类。俗称“鹦哥”。羽毛因种而异,有白色、红色、黄色和绿色等,羽毛颜色极为艳丽。头圆,嘴粗大,上嘴弯曲,基部有蜡膜。足部的外趾可以向前转动,适于攀援。舌肉质而柔软,有些种类的雄性幼鸟,经人反复调教训练后,能模仿人说话的声调,但不解其意。我国有6种鹦鹉。分布较广的为绯胸鹦鹉((Psittaculaalexandri),成鸟体长约30厘米,上体羽色为鲜绿色,俗称“绿鹦哥”。雄鸟的上嘴红色,下嘴黑色;雌鸟的上下嘴都是黑色;雌雄雏鸟的嘴都是红色,待羽毛长得丰满后,嘴逐渐变成黑色,而雄鸟后又再转变为红色。饲养时多用鸟架而不用鸟笼,可避免尾羽折损。喜食稻米、玉米、麻子、葵花子、松子、小米、黍、青菜、水果、熟蛋(每周1次)等。容易调教驯养,能同人“对话”、表演口技和前后空翻等“体操”活动,甚至可伸出鸟爪同人“握手”。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云南的西南部、东南部,广西西南部和海南省,为留鸟。寿命较长。常结群活动,群集时可多达数百只,特别当谷物成熟时,常成群盗食,对农业造成一定危害。可供玩赏。

☚ 鹩哥   绯胸鹦鹉 ☛

鹦鹉

parrot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