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鳃囊肿、窦道、瘘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鳃囊肿、窦道、瘘管

鳃囊肿、窦道、瘘管

鳃囊肿、窦道、瘘管见于颈侧,是由于鳃器中第二鳃裂,或第三咽囊的发育异常所致。
胚胎第3~4周时期,在头端腹面的每一侧各出现5个鳃弓,每相邻鳃弓之间的凹陷称为鳃裂。在胚胎内部,原咽的每一侧也出现与鳃裂相对应的凹陷称为咽囊。鳃弓、鳃裂、咽囊共同构成鳃器。在发育过程中,第二鳃弓向下迅速生长与第五鳃弓融合,同时第三、四鳃弓缩小,于是在第二鳃裂处形成一个隐窝,称为颈窦。颈窦应在第6~8周时消失,如发育异常颈窦继续存在,则可发展成为鳃囊肿。如颈窦向外与外胚层表面相通,则成为开口于体外的鳃窦道。如颈窦向内与原咽相通,则成为开口于体内的窦道。如与内外都相通,则成为鳃瘘管。此外,第三咽囊末端在发育成为胸腺组织并向下移行的过程中形成一个胸腺咽管。此管应在胚胎第2月末闭合,如届期未能闭合,可发展成为胸腺咽管囊肿、窦道、瘘管。这可能是见于颈侧源于鳃器的囊肿、窦道、瘘管的另一成因。
鳃囊肿、窦道、瘘管并不常见。多为单侧,右侧常见,也偶见双侧。可在任何年龄出现。男多于女。发病有一定遗传因素。鳃囊肿,为单一质软增长缓慢的无痛性包块,多位于颈侧胸锁乳突肌前缘的深部,一般在颈动脉鞘浅面的近下颌角部位。巨大囊肿可上达颅底,内及咽侧壁。常有移动性,能压缩。穿刺可抽出含有胆固醇结晶的透明粘液样或乳糜样液体。注入碘油造影即可明确囊肿的境界。开口干体内或体外的鳃窦道或瘘管,源于颈窦者,外口可位于胸锁乳突肌前缘的任何位置,但以在接近甲状软骨水平的部位为多。瘘管行经颈动脉鞘浅面,穿过颈内、颈外动脉之间,从咽侧壁达至扁桃体隐窝并开口于咽后脚处。源于胸腺咽管者,外口多在胸锁乳突肌前缘的近颈根部,瘘管向上越过甲状腺外侧,在舌骨下肌群的深面,经咽下缩肌浅面,开口于咽部梨状隐窝。窦道或瘘管的外口,一般都较小,呈裂隙状,可因继发感染而排出浆液性、乳糜样或脓性分泌物。内口因部位深在难于观察。注入碘油造影往往不能贯通全部窦道或瘘管,须经局部按摩后方易完全显示。

鳃囊肿、窦道、瘘管的形成
(1)正常鳃器; (2)颈窦向外胚层表面开口形成开口于体外的鳃外窦道; (3)颈窦向内与原咽相通成为开口于体内的鳃窦道;(4)内外都相通成为鳃瘘管;(5)颈窦不消失成为鳃囊肿。1.原咽; 2.鳃弓; 3.鳃裂; 4.咽囊; 5.颈窦。


鳃囊肿的内壁为复层鳞状上皮。鳃窦道、瘘管内壁也大部分为复层鳞状上皮,其内端则为柱状或纤毛上皮。上皮下方为结缔组织基质,内含丰富的淋巴组织。
鳃囊肿、窦道、瘘管应与颈淋巴结结核、颈动脉体瘤、颌下腺囊肿、甲状舌骨瘘、囊状水瘤以及海绵状血管瘤等鉴别。
治疗方法均为手术完全切除。如为窦道或瘘管,于手术开始时经外口注入美蓝溶液少许以助辨认。经围绕外口的梭形切口,逐渐深入向上剥离。随手术进展,添加2~3条依次平行的阶梯状横切口,以利充分显露。如为瘘管,切除内口后,应将咽部粘膜缝合。术中注意慎勿损伤邻近的颈动脉、颈内静脉、迷走神经、舌下神经、副神经等重要组织。
☚ 颈耳囊肿、窦道、瘘管   颈水囊瘤 ☛
0001775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4:3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