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鱼腥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蔬實部 > 菜 > 蕺 > 魚腥草
魚腥草  yúxīngcǎo

“蕺”的别稱。因其葉有腥氣,故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菜二·蕺》:“〔集解〕按趙叔文《醫方》云,魚腥草即紫蕺。”

蕺【同义】总目录


蕺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

蕺菜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菜二·蕺》。

☚ 蘩露   鳖 ☛

鱼腥草herba houttuyniae

清热解毒药。出《履巉岩本草》。见《活兽慈舟》。又名紫背鱼腥草、猪鼻孔、臭菜、蕺菜。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cordata Thunb.的带根全草。除去杂质,迅速洗净泥沙,切段,晒干。主产西北、华北、华中及长江以南等地。辛,寒。入肝、肺经。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主治:❶肺痈、肺热咳喘,与桔梗、芦根、冬瓜仁、薏苡仁、桃仁等配伍。
❷膀胱湿热尿淋,与海金沙、白茅根、车前草等同用。
❸疮黄疗毒,与夏枯草、蒲公英、山慈姑等配伍(《活兽慈舟》)。
❹猪喉风气闭症,与牙皂配伍。牛、马18~60克;猪、羊6~15克。为末或煎汤灌服。本品主要含挥发油0.0049%,油中抗菌成分为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decanoyl a-cetaldehyde)、甲基正壬基酮(methyl-n-nonylketone)、月桂烯(myrcene)、月桂醛(lauric aldehyde)、癸醛(ca-pric aldehyde)、癸酸(capric acid),以及D-蒎烯、莰烯、D-柠檬烯、芳樟醇、龙脑酸乙酯、丁香烯等。尚含氯化钾、硫酸钾及少量蕺菜碱(cordarine)。花穗、果穗含异槲皮甙(isoquercitrin); 叶含槲皮甙 (quer-citrin)、槲皮素、瑞诺甙(reynoutrin)、金丝桃甙(hy-perin)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痢疾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人工合成鱼腥草素对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结核杆菌及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增强白细胞吞噬能力和增强备介素浓度,并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有镇痛、止血、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

鱼腥草

药名。 出《履𡺎岩本草》。 又名臭菜、侧耳根、紫蕺、肺形草、猪姆耳、臭质草。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全草。主产浙江、江苏、湖北。辛,微寒。入肺膀胱、大肠经。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
❶治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喉蛾,热痢,热淋。煎服: 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或捣汁服。
❷治热毒痈肿,捣烂敷; 痔疮、外阴瘙痒,煎水熏洗;萎缩性鼻炎,取蒸馏液滴鼻。本品含挥发油,其中含癸酰乙醛、月桂烯等。尚含蕺菜碱(Cordarine)、槲皮苷、异槲皮苷、金丝桃苷、芝麻素、催吐萝芙木醇、3-癸酰基-6-壬基吡啶、头花千金藤二酮B、马兜铃内酰胺AⅡ等、氯化钾等。鱼腥草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球菌,大肠、痢疾、伤寒、流感等杆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煎剂对京科68-1株病毒有抑制作用,对小鼠有止咳作用。鱼腥草能增强人体白细胞吞噬功能,槲皮苷有利尿作用。另称鱼腥草有抗癌作用。此外,还有镇痛,抗惊厥、抗炎、抑制浆液分泌,促进组织再生等作用。

鱼腥草yú xīng cǎo

《本草纲目》菜部第27卷蕺菜(7)。药名。蕺的别名,参见“蕺”条。

鱼腥草

鱼腥草

为三白草科植物Houttuynia cordata Thunb.药用全草,味辛、酸,性凉,有小毒。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拔脓、化痰止咳。❶肺热咳嗽、百日咳,本品水煎服。
❷肺脓疡、胸膜炎、阑尾炎等,本品水煎服。
❸肾炎、尿路感染,本品水煎服。
❹蒸馏取液滴鼻,治慢性鼻炎。
❺鲜草捣烂取汁内服治毒蛇咬伤。
❻鲜草捣烂外敷,治腮腺炎、无名肿毒等。用量50~100克。

☚ 鹅不食草   地胆头 ☛

鱼腥草yúxīngcǎo

中药名。出宋·王默庵《履岩本草》。别名侧耳根。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unb. 的全草。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辛, 微寒。入肺经。清热解毒, 消痈排脓,利尿通淋。治肺脓疡、肺炎、百日咳、尿路感染, 煎服:15 ~ 25 克, 不宜久煎。捣敷治热毒痈肿。本品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鱼腥草素, 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煎剂对某些流感病毒株有抑制作用, 对小鼠有止咳作用。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又名紫背鱼腥草、臭根草、侧耳根、臭灵丹。始载于《名医别录》,原名蕺。为三白草科植物蕺菜Hou-ttuynia cordata Thnub.的全草。夏、秋两季割取地上部分或连同根茎采挖,除净泥砂,晒干或鲜用。茎呈扁圆柱形,表面暗绿色,节环状,节间长1.5~4.5cm,具纵直皱纹,根茎的节上有须根,质脆,易断,断面纤维性。叶皱缩,上表面暗绿色至暗棕色,下表面带紫色,叶片心脏形,全缘,具有明显细小凹下的腺点,揉搓后有鱼腥臭气,叶柄基部与托叶合生成鞘状。茎顶生有果穗,暗棕色; 蒴果长约1.5 mm,内含有种子数粒。气腥臭,味苦。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
本品味辛,性寒。归肺经。功能清热解毒,利小便,消痈肿。主治肺痈、肺热咳嗽、百日咳、泄泻、痢疾、肾炎水肿、热淋、痈肿疔毒、蛇虫咬伤等证。本品主要用于肺痈。明代缪希雍称本品是“治痰热壅肺,发为肺痈吐脓血之要药。”《滇南本草》载: 治肺痈吐脓血,以本品配天花粉、侧柏叶等分,煎汤服。《本草经疏》谓治肺痈,用本品捣汁,入年久芥菜卤饮之。若肺痈咳吐腐臭脓痰者,常配桔梗煎服以加强祛痰作用; 也可用于肺热咳嗽。现治肺炎,以本品配鸭跖草、半枝莲、野养麦根、虎杖煎服。治慢性气管炎,与虎杖、胡颓子叶同煎,均有一定疗效。治百日咳,可配百部、鹅儿不食草、麦冬、蜂蜜同用。治痢疾配山楂炭,水煎加蜜糖服。治肾炎水肿,配车前子、冬葵子同用。治热淋,配灯芯草煎服。治痈肿疔疮,配蒲公英、紫花地丁煎服或捣烂外敷。治蛇虫咬伤,则配皱面草、槐树叶、草决明捣敷。此外,对湿疹,疥癣、痔疮、女子阴痒可用以煎汤外洗。煎服,10~15g; 鲜者30~60g。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虚寒证忌用。
实验研究: 鱼腥草含挥发油; 内有鱼腥草素即癸酰乙醛、月桂醛、甲基正壬基甲酮、芳樟醇、α-蒎烯、莰烯、月桂烯、牛儿醇、 桉叶素、右旋柠檬烯、石竹烯和乙酸龙脑酯等。尚含槲皮甙、异槲皮甙等。
体外试验,鱼腥草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链球菌、肺炎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各型痢疾杆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其主要有效成分为癸酰乙醛,为不稳定化合物,其亚硫酸氢钠加成物称合成鱼腥草素,性质稳定而又保留其抗菌活性,对多种革兰氏阳性及阴性细菌都具有较明显的抑菌作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耐青霉素株、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流感杆菌等为敏感,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等次之,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及痢疾杆菌不甚敏感。此外,对多种致病真菌也有明显抑制作用。鱼腥草还能延缓动物实验性结核病变的发展,延长其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鱼腥草非挥发油提取物对流感病毒FM1实验感染的小鼠有明显保护作用。鱼腥草煎剂及合成鱼腥草素能促进人白细胞吞噬葡萄球菌的能力,升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因而增强了机体防御机能。水浸液能降低猫血压,使豚鼠离体子宫及肠管兴奋。所含槲皮甙具利尿作用、强心作用。鱼腥草煎剂还有抗炎作用,水溶物有轻度镇静抗惊厥作用。合成鱼腥草素给动物口服可吸收,静注后体内分布以肺为最多,心、肝、肾次之,在体内迅速转化,主要经呼吸道排出。

☚ 金荞麦   白毛夏枯草 ☛

鱼腥草yu xing cao

【植物】cordate houttuynia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5:4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