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压氧治疗护理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压氧治疗护理

高压氧治疗护理

在超过一个大气压(高压)的环境下吸氧,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高压氧治疗。此法是通过增加血液中物理溶解氧的含量,改善组织氧的供应与储备,促进有氧代谢,矫治组织因缺氧而引起的代谢障碍与形态功能变化,因此高压氧治疗对各种急、慢性缺氧和循环障碍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但高压氧治疗只是一种辅助治疗,只有在治本的基础上再配合此法才能提高疗效。治疗所需要的特殊密闭设备称高压氧舱。高压氧舱有两种: 单人舱,体积小,只能容纳一个病人,舱内充满高压氧气,用于抢救减压病。多人舱,体积大,可容纳一批病人同时进行治疗,允许医、护与病人进入舱内,用通风换气法保持舱内氧浓度低于30%(常压下),病人在舱内用面罩或插管吸氧8~10L/min。
高压氧疗法适应证 (1)厌气菌感染: 特别是气性坏疽,高压氧抑制厌气菌生长,并使之不产生α-外毒素。对其他厌气菌感染如破伤风等也有作用。
(2)一氧化碳中毒: 高压氧提高血氧含量,改善组织缺氧,加速一氧化碳血红蛋白的离解和消除。
(3) 心脏、大血管手术: 高压氧增加体内氧的储存,以备阻断循环时使用,与人工心肺机并用可补偿体外循环时的血流不足。
(4)慢性小腿溃疡: 高压氧供应充足氧气,改善局部营养状况,并抑制伤口感染。
(5)烧伤: 早期应用高压氧因创面细菌的活力受抑制有利于防止感染;又由于高压氧促进血循环,改善局部贫血及缺氧,使上皮细胞再生活跃,创面抵抗力增强而易于愈合。但某些化学物质如无机磷烧伤,在未彻底清除磷颗粒之前,禁用高压氧。
(6) 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 高压氧疗法可营养皮肤,改善全身和局部血循环。病人经治疗后,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神经系统功能得到调节,改善机体新陈代谢状况,有利于皮肤病的全愈。
入舱前的准备工作 舱内气候的变化及高气压的机械效应,对人体可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气压损伤、疲劳、情绪紧张、血压升高等,但这些反应均不严重。护士应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并介绍高压氧治疗应注意事项,杜绝燃烧和爆炸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病人每次入舱治疗需要2.5~3小时,入舱前须排净大小便。舱内空气要求相对干净,进舱前须换清洁拖鞋,门诊病人须着住院病人服装,进舱前做好各种检查,以掌握病情,如发现病人有禁忌证,则不可入舱治疗。检查各管道阀门、压力表、照明、通讯装置等仪表的运转是否正常,以保证病人的安全和有效治疗。舱内准备抢救药物和器械,如呼吸中枢兴奋药、心血管急救药、镇静药、静脉输液包、气管切开包、消毒敷料箱、血压计、吸引器等。
舱内护理 (1) 升压: 升压开始时辅导病人做好耳咽管通气动作,病人若出现耳部不适如胀、痛感时,可嘱病人稍进饮食,作吞咽动作,或用捏鼻通气法。若症状未能缓解,则暂停加压,并适当调整压力。经调压后症状仍未减轻,可适当降低0.1~0.2绝对压(ATA)。并用鼻眼净或麻黄素类粘膜血管收缩药滴鼻,再试行缓慢加压。须掌握升压速度: 加压开始时以0.3kg/cm2为宜。但在顺利通过0.6ATA时可稍增快调压速度。一般加压至2ATA需时20~25分钟。严密观察重病人的病情,如神志、呼吸、心跳、血压等变化,并记录之。病人病情有变化时,要及时报告医生,并协助抢救工作。
(2)稳压后辅导病人吸氧: 一般多采用开放式口鼻面罩吸氧,特殊病人或危重病人也有采用鼻管、气管插管吸氧的。要保证病人按治疗需要吸入氧气,必须根据病人脸型选择合适的面罩。吸氧球囊和管道勿折叠并防破损。面罩吸氧氧气流量为10~12L/min,导管吸氧2~4L/min即可达到高压氧治疗的要求。昏迷病人吸氧时,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管插管病人的插管勿脱落。在吸氧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人有无氧中毒先兆,如出现烦躁不安、恶心呕吐、头昏、眼花、无力、四肢抽搐等症状,应立即脱去面罩,改吸舱内空气。遇有惊厥不止者可用硫喷妥钠或其它解痉药治疗。目前采用间歇吸氧法极少发生氧中毒。
(3)调节舱内空气,做好通风换气工作: 由于人体不断呼出二氧化碳,随着进舱时间延长,舱内二氧化碳浓度逐渐增多。病人面罩吸氧,呼出的气体仍然保留在舱内,使氧浓度增高。正常舱内氧浓度应控制在30%以下。随着舱内压力及舱温升高,湿度增大,病人可出现胸闷不适,病人的汗液或伤口分泌物等也使舱内出现异味,因此必须根据舱的大小和治疗人数的多少决定须持续通风或是间歇通风。舱内风速以不大于1~2m/s为宜。通过通风换气可以降低舱内氧浓度,并保持空气清新。舱内温度夏天应为24~28℃,冬天18~22℃;相对湿度60~70%。舱内外温度不宜相差悬殊,否则病人出舱后易患感冒、上呼吸道炎等而影响继续治疗。
(4) 减压: 治疗后进行缓慢减压,在减压过程中观察病人情况,严格执行医生所制定的减压方案。常选用等速减压,即用均匀缓慢速度进行减压;或阶段减压,即在不同压力的停留站上逐渐减压。在减压过程中由于空气膨胀吸热,使舱温降低,相对湿度增大,要注意空气调节以减少舱内出现雾化情况,并做好病人的保暖工作。
为了防止减压过程中气体膨胀所致的危害,要注意开放引流管,如胃管、胸腔引流管、导尿管等。静脉输液在减压时由于瓶内及滴管内气体膨胀,可造成气体进入静脉的危险,故减压时输液瓶内应插入足够长的针头直至液平面以上,以保证排气。茂菲滴管内液平面应调至尽可能高的水平,或夹住通气管,防止液体自通气管喷射而出,并随时注意调节补液速度。锁骨下静脉穿刺补液者更应严密观察,防止发生气栓。手术病人注意观察伤口有无渗血,及时予以处理。
(5)治疗后做好氧舱的清洁消毒工作: 舱内通风,地板用消毒液拖洗,紫外线照射20~30分钟作空气消毒。芽孢杆菌感染者治疗后,舱内按隔离技术行终末消毒。
(6)特殊护理: 对各种疾病尚须执行不同的特殊护理,例如对烧伤病人,除按烧伤常规护理外,在接受高压氧治疗时,要采取暴露疗法,创面勿涂油剂药物,因高压氧对创面有直接作用。
褥疮和某些皮肤溃疡(静脉血积滞所引起的各种溃疡)可用局部高压氧治疗。其法为将肢体或溃疡部位密闭于小氧气箱内,箱内压力为22mmHg,即1.03ATA,可制止某些细菌生长,减轻局部缺氧,促进全愈。箱内氧气压力过低,则治疗反应很少。压力高至30mmHg时,病人局部有紧束感,伴有肢体苍白。
预防合并症 如果护士及操舱人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掌握相对禁忌证,按一定加、减压治疗方案,认真检查,密切观察,加强预防措施,即可减轻或避免高压氧治疗的合并症。
(1) 气压伤: 机体某些空腔部位,在加、减压过程中受到不均匀的压力。当造成相当大压力差时,若处理不及时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疼痛,甚至损伤。常见的有鼓膜损伤、副鼻窦损伤及中耳气压伤。症状轻者为耳胀、耳痛,副鼻窦痛或牙痛等;重者甚至出现鼓膜出血及穿孔。预防方法为: 凡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或咽鼓管通气不良者须暂停入舱治疗。操舱者要认真控制加压速度,升压时应认真细致地护理病人。处理方法为鼓膜未破仅有充血者,只须停止数日,症状即可自行消失。明显耳痛可于局部施热敷,中耳腔内有明显渗血或出血时,由耳鼻喉科医生作适当处理和治疗。
(2)氧中毒: 在2ATA下连续吸氧3小时以上或3ATA连续吸氧2~3小时都可能发生氧中毒。表现为两种类型:
❶肺型: 胸骨后疼痛、干咳、窒息感、呼吸困难以至发绀。
❷脑型: 眩晕、恶心,头面部小肌肉颤动和全身抽搐。预防方法为: 在2ATA下吸氧不可超过2小时,在3ATA下吸氧不超过1.5小时,如超过3ATA禁吸纯氧。目前采用间歇吸氧法,即在二次吸氧间改吸空气10~15分钟,可以预防氧中毒的发生。当出现氧中毒先兆征候时应立即停止吸氧,改吸空气。单人纯氧舱须立即缓慢减压出舱。遇有惊厥不止者可用硫喷妥钠或其它解痉镇静药物治疗。
(3) 减压病: 由于快速减压,使溶于血中的气体释放出来,不能及时经肺排出,在体内形成气泡,造成气栓。一般在减压后5分钟~36小时。其表现为皮肤瘙痒,关节酸痛或剧痛,眩晕。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瘫痪,甚至永久性神经损伤。预防方法为: 严格遵守减压操作规程,按减压表执行减压方案,则减压病完全可以避免。处理方法为: 轻度可自行缓解或作温水浴。症状明显者需要立即加压治疗。静脉点滴低分子右旋糖酐有一定缓解作用。

☚ 给氧法   消毒与灭菌 ☛
0001028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1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