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鲌(bai白)

一种海鱼。

☚ 捍   力士 ☛

读音b·a(ˋ),为a韵目,属a—ia—ua韵部。步化切,去,祃韵。同“鲅”。

上一条: 下一条:

读音b·o(ˊ),为o韵目,属e—o—uo韵部。
❶鱼名,身体侧扁,嘴向上翘,生活在淡水中。

上一条: 下一条:
{}6648见「鲌哥子」

鲌鮊bó

鱼,口大而上翘,腹面有肉棱,生活在淡水中。

鲌(一)bó (二)bà

【辨形】 左鱼下一横变提。13画。形声。
【辨义】鲌(一)bó 鱼名,身体侧扁,口大并向上翘。生活在淡水中。
(二)bà 同“鲅(bà)”。鱼名,身体呈纺锤形,鳞细,背部黑蓝色,腹部两侧银灰色。生活在海洋中。也叫蓝点鲅、马鲛鱼。
【辨析】 二音近义,都用于鱼名。区别在于:
一、指称对象不同:鲌(一)bó指一种体扁口大的淡水鱼;(二)bà用于指一种呈纺锤形,口小鳞细的海产鱼。
二、字音规范程度不同:鲌(一)bó是规范字音;(二)bà是“鲅(bà)”的异形字音,通常用“鲅(bà)”。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脊椎部 > 鱗飾 > 鮊1
1  bó

亦稱“鱎”、“鯫”、“白魚”、“陽鱎”。魚名。色白嘴斜,向上翹;腹面有肉棱。生活在淡水的中上層。《廣雅·釋魚》:“鮊,鱎也。”王念孫疏證:“今白魚生江湖中,鱗細而白,首尾俱昂,大者長六、七尺,一名鯫。”宋·梅堯臣《糟淮鮊》詩:“寒潭縮淺瀨,空潭多鮊魚。”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三·白魚》:“[釋名]鱎魚。時珍曰:‘白亦作鮊。白者,色也。鱎者,頭尾向上也。’”清·王士禛《題顧茂倫雪灘釣叟圖》詩:“投竿一笑煙波外,陽鱎紛紛入釣來。”清·徐珂《清稗類鈔·動物類》:“白魚,一名鱎,古稱陽鱎,長者三、四尺。”

*

F788
㈠ba鲌鱼,即鲅鱼,也称马鲛鱼。
㈡bo鲌鱼,也称鱎鱼、鮩鱼,中型淡水鱼类。身体侧扁,口往上翘。我国各地江河湖泊均出产。

常见的鱼

常见的鱼

鲤鱼:鲤(鲜~;红~;镜~;草~) 鲮鱼王 文鱼 六六鱼 六六鳞三十六鳞
白鲤:白骐 白骥
青鲤:青马
赤鲤:赤骥
黑鲤:玄驹
鳞光闪烁的鲤:锦鲤
鲫鱼:鲫 鲋(鲋鱼) 逆鳞
鲢鱼:鲢 魣
白鲢:鲢子
花鲢鱼:鳙(鳙鱼) 胖头鱼
草鱼:鲩(鲩鱼;草鲩) 鯶(鯶子) 鲲(鲲子)
青鱼:鲱 鰊 鲭(鲭鳀) 黑鲩
乌鱼:鲖 鳢(黑鳢;玄鳢;乌鳢) 文鱼黑鱼 七星鱼 火柴头鱼
白鱼:鲰 鲌 鱎 银鱼 银刀 白小 面条鱼 脍残鱼 王余鱼 水晶鱼
桂鱼:鳜鱼 鳜豚 水豚 罽鱼 石桂鱼
鳟鱼:魤 赤目鱼
泥鳅:
鳝鱼:鳝(黄鳝) 鱓 滑鱼 长鱼
金鱼:火鱼 金鲫

☚ 部分鱼名   昆虫 ☛

鲌redfish culter

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鲌属(Cul-ter)鱼类的通称。长约20~30 cm。体延长,侧扁,腹部自胸鳍或腹鳍至肛门间具腹棱。头小。口上位,口裂几垂直。眼大,侧位。背鳍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臀鳍无硬刺。体背青灰色,侧面和腹部银白色,背鳍和尾鳍上叶青灰色,腹鳍、臀鳍及尾鳍下叶橙红色。栖息于水流缓慢、水草丛生的场所,在湖泊中繁殖。冬季在水较深处越冬,5~7月产卵。幼鱼摄食枝角类、水生昆虫,成鱼主食小鱼。常见种类为红鳍鲌(C.ery-thropterus)分布于中国各大江河、台湾及海南岛。肉质细嫩,产量较高,为淡水经济鱼类之一。

红鳍鲌

鲌(粧)bà

(马鲛鱼) Spanish mackerel
另见 see also bó。


鲌(鮊)bó

(鱼类的一属) whitefish
另见 see also bà。

鲌(鮊)bà

13画 鱼部 同“鲅”。
 另见bó(30页)。


鲌(鮊)bó

13画 鱼部 鲤科鱼类的一属。体长,侧扁,口大并向上翘。腹部有肉棱,背鳍有硬刺。淡水鱼类。
 另见bà(9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22: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