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髓炎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髓炎osteomyelitis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骨组织化脓性炎症。常见于马,其他动物也有发生。按病情的发展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病例体温突然升高,精神沉郁。病部迅速出现硬固、灼热、疼痛性肿胀,有严重机能障碍。当脓肿自溃或切开排脓后,常形成化脓性窦道。慢性病例窦道口不断排脓,创口难以愈合,由于周围骨痂过度增生,局部常形成大面积硬固性肿胀。肩胛骨、肱骨、掌(跖)骨、股骨及胫骨等为易发部位。宜及早控制炎症的发展,防止死骨形成和继发败血症。

骨髓炎osteomyelitis

系骨的一种化脓性炎性疾病。病原菌多为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感染途径以血源性感染居多,亦可由外伤引起。病理改变:在红髓处先为局限性炎性改变,病情发展则向周围漫延,并出现化脓性改变,有的可有死骨形成,脓液穿破可流脓,治疗不当则转为慢性。临床表现:全身感染症状明显,恶寒、高热,全身疼痛等;局部病骨处红、肿、疼痛、功能障碍;有的可有脓液和死骨流出;慢性者局部紫黑色,有瘘道,经久不愈。X线检查有重要参考意义。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对症;病骨处切开排脓,增强机体抗病力。

骨髓炎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经血液、开放性骨折及感染直接蔓延,使骨组织发生化脓性感染的疾患。分急性和慢性两类:前者好发生在儿童的下肢长骨。表现有寒战、高热,患肢肿痛,运动障碍,白细胞增高,血培养可阳性。治疗:注意休息,全身支持,抗生素联合应用,有骨膜下脓肿形成需切开引流。后者由于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形成。多遗留有死骨、死腔和瘘管,采用手术病灶清除。

骨髓炎osteomyelitis

系骨质各组成部分的炎症。临床常见者有化脓性骨髓炎、伤寒性骨髓炎、布鲁菌骨髓炎及硬化性骨髓炎等。

骨髓炎

骨髓炎

身体所有骨组成部分均可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骨髓炎。绝大多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化脓性感染,病毒骨髓炎已极罕见。主要感染途径为血源性; 其次由邻近软组织感染扩散或继发于开放性骨折。
血源性骨髓炎 (见“血源性骨髓炎”条)
布氏杆菌骨髓炎 小儿罕见,系接触生肉或饮用未消毒牛奶所致。故见于牧区。炎症好发于脊柱。病变中有肉芽组织和化脓炎症。主要症状有烦躁、头痛、持久而不规则发热,称波状热。患处具有疼痛和压痛。可有体重下降和白细胞计数增高。
X线片显示骨破坏和增生的双重改变。椎体前缘增生时可产生骨刺,称“鹦鹉嘴症”。
布氏杆菌素皮肤试验阳性及血清凝集试验滴定度增高时可确诊。治疗可应用抗生素,但易复发并可并发葡萄球菌感染。
沙门菌骨髓炎 本症少见。为并发于伤寒病的一种慢性骨髓炎,也可由副伤寒或其他沙门菌感染引起。沙门菌经消化道淋巴组织进入血流而致病。骨病变于伤寒急性期即可发生,多数于原发感染恢复后数月乃至数年后方表现。好发于椎体、肋骨、胸骨和跟骨,小婴儿可发生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临床病程长,病儿低热。局部软组织内积脓者,可作切开引流。全身和局部均可采用氯霉素治疗,至少持续6周。
病毒骨髓炎: 由天花病毒和牛痘疫苗引起。
(1) 天花骨髓炎: 国内已消灭天花,未见报道。过去,天花流行时天花病人中2~5%可并发天花骨髓炎。天花感染的轻重与骨病变的严重程度无明显关系。骨病变常为双侧对称性。好发于肘部、胫骨、腓骨、手足部。临床上皮疹出现5~28天可查到骨病变。邻近病变的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X线片显示骨髓炎的变化。病变可自愈,但遗留骨畸形和关节强直。抗生素不能扭转预后。明确诊断的目的在于防止不必要的治疗。
(2) 疫苗骨髓炎:是接种牛痘疫苗后引起的骨髓炎。X线片表现为骨膜下新生骨,宛如婴儿骨皮质增生症。本病可波及肩胛骨和下颌骨,并有暂时性软组织肿胀。活体组织检查可见慢性炎症,并可从患处培养出疫苗病毒。治疗重点是用抗生素防止继发化脓感染。

☚ 股骨头骨骺滑脱   血源性骨髓炎 ☛
0001299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