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骨折的手法复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骨折的手法复位

骨折的手法复位

骨折后通过手法使骨折断端重新获得相对原状的措施为手法复位。骨折后,在断端之间可发生各种移位,如重叠、旋转、成角及侧方移位等。首先要对移位的骨折进行复位,即是将移位的骨折断端沿着移位相反的途径逆行回来。可采用综合复位,也可采用分解复位。复位时应争取一次完成。一次难以完全复位的骨折,可用局部外固定,通过夹板、纸压垫将残余移位逐渐复位。复位时应力争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使对位即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即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有些骨折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可根据病人不同情况尽可能作到功能复位,即虽未达到解剖复位,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并无影响。具体要求是骨折断端旋转,分离都必须完全矫正,肢体短缩在成人不超过1cm,儿童不超过2cm,长管骨横形骨折端对端对位达1/3,干骺端对位达3/4,在幼儿向前或向后成角移位因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可在骨痂塑型期自行矫正,但在下肢,成人向前或后成角不超过10°,儿童不超过15°,向侧方成角因骨折处上下两关节活动的平面失去正常关系,例如胫骨骨折成角,膝踝两关节面失去正常平行情况,日后不能自行矫正,必须完全复位。又如股骨干骨折有向侧方成角畸形,如不复位,很难自行矫正,因此膝关节平面不与地面平行,能引起疼痛和创伤性关节炎。整复时间越早越好。选用适量的麻醉,达到复位时不疼痛。整复骨折不应在X线透视下操作,以免对医生和病人造成损害,透视仅是作为整复中短暂观察移位和对线情况用的。在整复前必须制定一个比较成熟的整复方案和适宜的整复手法。应用的手法有下列10种。
手摸心会 用手触摸来判断移位是整复骨折的基本手法,贯彻于整复过程。它把X线片上显示的骨折断端移位方向和病人肢体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使医生头脑中有一个骨折移位的立体影象。
拔伸牵引 主要是克服肌肉收缩的抗力,矫正重叠移位,恢复肢体长度。
旋转回绕 前者矫正骨折断端间的旋转移位,后者矫正断端斜行骨折面不相同。旋转畸形应在牵引过程中先给以矫正(图1)。
屈伸收展 矫正靠近关节附近骨折的各种成角畸形,如肱骨髁上骨折及肱骨颈骨折等。

图1 旋转回绕

1.按原来移位的相反方向回旋 2. 背对背移位矫正


成角折顶 横断或锯齿型骨折,如病人肌肉发达,单靠牵引力并不能完全矫正重叠移位时,可用折顶手法(图2)。

图2 折顶手法

1. 加大成角 2. 断端相顶 3. 反折对位


端挤提按 以手指直接用力作用于骨折断端,矫正侧方及前后移位,有时重叠、旋转及成角移位矫正后留有侧方移位也以此法对合之。
夹挤分骨 凡是两骨并列部分发生骨折,如桡、尺骨骨折,胫腓骨骨折,掌骨骨折和跖骨骨折,骨折段因骨间肌或骨间膜的收缩,而互相靠拢。复位时,应以两手拇指及食、中、环三指,由骨折部的掌背侧夹挤骨间隙,使靠拢的骨折断端分开,远近骨折段相应稳定而复位。
摇摆触碰 经过以上手法,一般骨折即可基本复位。但横断或锯齿型骨折断端间,可能仍有裂隙。操作者可用两手固定骨折部,助手在维持牵引下轻微地左右或上下摇摆骨折远段,待骨折断端的骨擦音逐渐消失,骨折即紧密对合。
对扣捏合 施行于分离性骨折或粉碎骨折,用两手指交叉合抱骨折部,两手掌对向扣挤,把分离的骨折块挤紧、挤平、挤顺。
按摩推拿 主要是调理骨折周围的软组织,使扭转曲转的肌肉、肌腱随着骨折复位而舒展。
手法复位后用外固定。目前常用的外固定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展架和持续牵引等。外展架固定适用于严重的上肢损伤伴有严重肿胀者,肩关节骨折和炎症,肩袖损伤等。
☚ 骨折治疗原则   牵引术 ☛
0000843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