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物中心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物中心论

西方生态伦理学的一种理论观点。即主张生态伦理学的原则应以生物为中心建立,以生物的利益为出发点。它的代表人物泰勒(Paulw.Taylor)认为,所有生物都是道德主体,非生物的自然则是道德客体。道德主体具有推举道德代理者的资格。道德代理者必须具备下述三个条件:(一)有充分发达的自我辨识意识;(二)能认识到与其他物种间的关系;(三)能肩负起协调道德主体与客体间的各种关系的职责。显然,只有理智健全的人类才符合这些条件,因而只有人类有资格作为生态道德代理者。生态道德代理者的任务是:(一)用生物为中心的道德准则指导自己的行为选择;(二)利用这种道德判断并预测可能产生的行为后果;(三)应用生物中心准则,合理调整人与生物的关系,以及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这种观点还认为,生物存在的权利基于人类对自然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生物本身内在价值的考虑。它强调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内在价值,包括:(一)生物群体关系的价值。某一种生物在食物网络上既体现作为手段的价值(他物的生存条件),又体现作为目的的价值(自己的生存)。(二)生物个体艺术美的价值。它体现在生物体形和外观色彩等方面,不仅具有趋利避害的功能,而且具有艺术美学和推进人类文化进化的价值。

生物中心论

生物中心论

也叫生命中心论,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是神圣的、平等的,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员,人类与其他物种都遵循同一进化过程,生物个体是生命的目的中心,一切生命个体都具有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的内在价值。最早的奠基者是德国哲学家A ·施韦泽,其代表作 《文明和伦理》 (1923) 和 《敬畏生命》(1948) 所阐述的伦理思想成为当代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基石之一,他以 “生命平等” 的观点开拓了生命中心论的新学说。在 《敬畏生命》一书中,施韦泽系统地阐述了生命间平等的思想,把道德的范围扩大到一切生命,要求人类对一切生命承担道义责任,这种对待生命的态度与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保护有着明显的差别。他认为,“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否认高级的和低级的、富有价值的和缺少价值的生命之间的区别”,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包括植物) 都是神圣的、平等的,它们没有人类主观赋予的高低贵贱之分。同时,那种人类认为自己处于自然界最高端的想法也是纯主观的等级划分。施韦泽的这种思想彻底颠覆了人类传统的自然观,只是由于其作品问世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问题还不十分突出而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美国学者P ·泰勒撰写的 《尊重自然》 (1986)一书代表生命中心论学说的新发展。泰勒在书中建立一套完整的生命中心主义自然观和伦理学体系,促进了该理论的系统化和成熟化。泰勒生命中心主义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有四个方面: 人类是自然界的普通一员,人类与其他物种都遵循着同一进化过程; 地球生物圈所有物种都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复杂的种间关系;生物个体是生命的目的中心,其内部功能和外部行为都有自己的目标指向; 一切生命个体都具有独立于人类评价者的内在价值,人的优越性是对其他物种的歧视。除此之外,泰勒还针对人类的行为提出了四点原则: 不作恶原则,即不毁灭其他生命个体和种群; 不干涉原则,即让 “自然之手” 进行控制和管理; 忠诚原则,即人类须认真履行道德代理人的责任;补偿原则,即对被伤害的生物种群予以补偿,保持种间的自然资源均衡分享关系。泰勒试图用这些原则来化解人类与其他物种间的伦理冲突,并指出人类只有在生命和健康受到威胁时才可对其他生物进行反击。
在实践中,生命中心论观点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当人类和其他生物发生利益冲突的时候,该观点就会陷入一种两难的境地。既然每个生命个体都具有平等的伦理价值,那么人类无法解释大自然食物链中弱肉强食的现象呢?尽管泰勒对此又提出人类的最小错误原则和补偿原则等观点,但这些观点都显得苍白无力,生命中心论在人类如何面对 “人” 这一中心问题去进行伦理实践方面,陷入一种难以自圆其说的理论困境。

☚ 人类中心主义   新人类中心论 ☛
000025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