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词 | 骨力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骨力Gǔlì《姓氏词典》 引 《新唐书》 收载。其注称:“唐有骨力裴罗”。未详其源。 骨力 骨力古代与诗论相通的美学概念。《晋书·王献之传》:“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骨力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此处“骨力”是指线条笔力的刚健遒劲,而不是纤弱婉媚。“骨力”用于诗文批评,是指文字表达的刚劲有力。刘勰《文心雕龙·风骨》:“捶字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思不环周,索莫乏气,则无风之验也。”可见,“风”是指“思”,“骨”是指“辞”。“风骨之力”,指“风力”和“骨力”。钟嵘《诗品序》评:“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不满于诗的“风力”不足,内容如同说教。“骨力”指语辞的劲拔,则不言自明。思想内容的特性是“动”,语辞形式的特性是“静”,故“骨”常与静态词连用,如“骨劲而气猛”,“风清骨峻”(《风骨》)等。“劲”、“峻”,显示的是“力”,所以“骨力”是指语言的强劲挺拔,端直凝重。“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风骨》)。“端直”,体现的就是“骨力”。所谓“建安风骨”,是指建安诗歌不仅有“风力”,同时也有“骨力”。雅好慷慨是“风力”,梗概(义同“端直”)笔长则是“骨力”。刘桢诗刚劲挺拔,就深得“骨力”。胡应麟说:“乐天才具泛滥,梦得骨力豪劲,在中、晚唐间自为一格。”(《诗薮》内编卷五)“骨力豪劲”就是指文字表达的奇崛雄健,豪峻强劲。“骨力”与“风力”往往是密不可分的。无“风力”,“骨力”则易浮;乏“骨力”,“风力”则轻扬。诗意慷慨激昂,字有顿挫凝放,则无轻浮之失。 ☚ 慷慨任气 骨气 ☛ 骨力gǔlì泛指本事、能力:黄经理点将让春山上灶掌勺,叫他拿拿~,亮亮手艺,一定给新来的局长和贵客们露上一手。(杨枫《见面礼》) 骨力gúli又作“鼓立”。“骨”(gǔ)变调。 〗。 〗、泉州〖 〗、福鼎澳腰〖 〗、顺昌埔上〖 〗、福清〖 〗、莆田〖 〗、仙游〖 〗。 〗。 〗。 〗。![]() ![]() 股利;骨力;鼓励◉ 股利ɡǔlì 名 股息和红利。〈例〉~较丰厚/ 计算~/ 每股应分得多少~? 骨力gú li❶硬挺。如:崭新的香烟画,显得~硬整。 骨力ɡúlì硬朗;结实。 骨力ɡǔlì雄建的笔力。 体力 体力肌力 筋力 骨力 质用 腰脚 另见:精力 精神1 精气 体质 力气 ☚ 体格 精气 ☛ 各种意志 各种意志百志 ☚ 心志 斗志 ☛ 笔力2 笔力2书画的笔力和法则:骨法 ☚ 笔力2 笔力有力 ☛ 好的风格 好的风格语言、文章尖锐泼辣的风格:辣味 ☚ 各种风格 文风 ☛ 骨气 骨气种(种气) 骨(骨头;骨力;骨肋;骨格;气骨) 另见:不屈 ☚ 志气 勇气 ☛ 骨力gǔ lì❶风骨,笔力。《晋书·王献之传》:“时议者以为羲之草隶,江左中朝莫有及者,献之~~远不及父,而颇有媚趣。” 骨力vigorous strokes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