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骥遇伯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骥遇伯乐

骥遇伯乐

古代寓言。见《战国策·楚策》。写有一匹千里马牙口老了,拉着盐车上太行山。累得马蹄僵直膝盖弯曲,尾巴渍湿,皮肤溃烂,口中白沫洒地,浑身汗水流淌,在山坡上挣扎着,荆条不断抽打着它也拉不上去。这时伯乐遇见了,急忙下车,拉住缰绳痛哭起来,并脱自己的麻布衣裳给它盖在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来喷着气,仰起头来高声长鸣,声音直冲云天,发出象金石般的音响。这是什么缘故?因为它遇见了伯乐这样的知己啊!

☚ 鹬蚌相争   曾参杀人 ☛
骥遇伯乐

骥遇伯乐

战国寓言小说。撰人不详。原载《战国策·楚策四》。陈蒲清等编《中国古代寓言选》、王玄武等编《中国历代寓言选》 皆录入。这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楚考烈王之时,春申君黄歇始为楚相。当时沉埋于民间的贤能之士汗明,以尧舜事讽喻春申君,希冀春申君能真正爱重人才,并引述“骥遇伯乐”故事深入说明。小说叙述: 有一匹老千里马,它拉着盐车,在大路上吃力地行走着,蹄爪伸得长长的,膝盖骨老是打跪,尾巴上粘满了粪便,皮肤也溃烂了,口里白沫四溅,不停地洒在地上,全身臭汗淋漓。到了半山腰,进一步退两步,怎么也拖不动那盐车。此时伯乐经过这里,见了它,连忙下车,抚摸着它,痛哭起来,并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给它盖上。千里马感慨万千,时而低头喷气,时而抬头长鸣,声音一直传到天空,就像敲击金石发出的声音,清脆高亢。寓言通过骥遇伯乐的故事来感叹怀才不遇者的苦恼,说明使用人的时候,要学习伯乐精神,知才善用,并对其关心备至。本来是一匹千里马,由于无人赏识,却被用来拉盐车,受尽了折磨。伯乐却能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眼力把这匹被埋没了的千里马拔擢出来,使它得以施展本领,驰聘千里。当然,如果没有千里马,也就不会有伯乐。但“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世出”。这就是为什么千里马遇到伯乐,才“俛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 的原因。在困难中遇到知己,是使人感奋的。千里马是瑰宝,而伯乐尤可贵。作品语言委婉、恳切,情致动人。作品用象征的艺术手法,以拉盐车的“骥”即千里马来象征或比喻被埋没的人才,深刻地揭露了浑庸世态。文中的“伯乐”,实际上象征“爱重人才者”。故事生动别致,形象特征鲜明,使世人受教益非浅。在先秦,千里马故事,“街谈巷议”,广为流传。《战国策·燕策一》尚载有“千金求千里马”的故事。

☚ 惊弓之鸟   鹬蚌相争 ☛

骥遇伯乐

 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肤溃,漉汁洒地, 白汗交流, 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伯乐遭之,下车,攀而哭之,解紵衣以幂之。骥于是俯而喷,仰而鸣,声达于天,若出金石声者,何也?彼见伯乐之知己也。


 ——《战国策·楚策四》


 策士汗明游说楚国春申君,等了三个月春申君才接见他。两人谈话虽很投机,但春申君只把他收做门客,约定五日一见。汗明并不满足,因此便讲了这个“骥遇伯乐”的故事。他把自己比做良骥,即千里马,把春申君比做古代的相马专家伯乐,希望自己通过申诉得到春申君的重用,正如千里马高鸣引起伯乐重视一样。
 这则寓言有两个形象。一个是由于无人赏识,却被用来拉盐车而备受折磨的千里马的形象:蹄爪伸得长长的,膝盖骨老是打跪,尾巴上粘满了粪便,皮肤也溃烂了, 口里白沫四溅,不停地洒在地上,浑身上下,臭汗淋漓。虽然用尽了力气,但进一步退两步,怎么也拉不动那盐车。一个是善于识别千里马,真心实意的怜惜千里马的伯乐的形象:伯乐见到千里马,连忙下车,抚摸着它痛哭起来,还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盖在它身上。慧眼识英雄。只有伯乐才能把这匹被埋没的千里马拔擢出来,使它得以施展自己的本领。伯乐和那个没有出场的粗暴的车夫恰是一个鲜明的对比。他们对待千里马的态度真有天壤之别!“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伯乐,不知将有多少千里马遭摧残!难怪千里马视伯乐为知己,为之精神振奋,鸣声震天了。寓言启示人们:要善于识别人才,爱护人才,使用人才。
 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佳话很多,并得到了广泛、深入的传播。这说明了我国古代对人才问题的高度重视,也反映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才希望施展才能的迫切心态。但这则寓言也暴露出封建社会人才的悲剧:必须靠有权力者的赏识才有出路。否则,就受埋没,被糟踏。总之,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只有法制完备,民主意识增强,群众真正当家作主,人才方可主宰自己的命运,健康成长,并得到合理使用。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2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