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马鞍山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马鞍山 马鞍山山名。在今湖北宜昌县西北。 ☚ 鱼腹浦 尚论者 ☛ 马鞍山(宋)胡铨
【题解】 马鞍山又名双髻岭,现叫牛角岭,主峰805米,在万宁城西。两峰对峙,高插云表,为万州主山,因形似马鞍,故名。此诗随意写来,从马鞍山山名生发,“云跨骅骝”确也形象。 【作者】 胡铨(1102-1180),南宋词人。字邦衡,号澹庵,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建炎二年(1128)进士,授抚州军事判官,除枢密院编修官,绍兴八年(1138)上书反对秦桧议和,被除名编管新州(今广东新兴),十八年徙吉阳军(今海南崖县),量移衡州,孝宗即位,复奉义郎,知饶州,历秘书少监、国子监祭酒、权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以资政殿学士致仕。以词著,文章也有名于当时,有《澹庵先生文集》。 【注释】 ①骅骝:赤色骏马。亦名枣骝,传说是周穆王“八骏”之一。 马鞍山大渡河下游支流牛日河与西溪河间分水岭,盆地西南边缘第一高峰。走向南北,长75千米,宽15千米~25千米。最高峰海拔4288米,高出乌斯河镇河面3680米。出露地层从元古界到侏罗系,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岩性为沉积岩和变质岩。开始形成于早第三纪末。 马鞍山 马鞍山古称仙奕山,位于柳江南岸,隔小龙潭与鱼峰山对峙,因形似马鞍而得名。主峰海拔270米,为市区诸峰之首。云遮雾障之时,两峰高出云表,如同“天马腾空”,故又名天马山,为柳州古八景之一。山上有“仙人迹”和“棋盘石”;半山有洞,洞中套洞,有屏有室,石柱、石幔、石花诸钟乳构成不同画图,发人遐想。唐时已为游览胜地,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有记,有宋、元、明、清石刻百余处,以北宋政和二年(1112)朱时晦题名最早,靖康元年(1126)丘允《新开山路记》最详。洞北面有小穴,可登巅鸟瞰一带河山,林泉人家。 ☚ 鱼峰山 东门楼 ☛ 马鞍山 马鞍山位于广西柳州市南,与鱼峰山东西相崎,古称仙奕山。山高150米,为市区群峰之首。石山因古老秀劲,形如马鞍而得名。在晨雾中似腾空奔马,有“天马腾空”之称。传说山上有仙人的“足迹”和“棋盘”。半山有洞,洞中有洞,有屏有室,钟乳石组成各种不同的景色,令人叹为观止。自唐代开始,便成为游览胜地,文人墨客多题壁镌铭,计有宋、元、明、清石刻100余幅。 ☚ 感驮岩 老君洞 ☛ 马鞍山 马鞍山是新兴的钢铁城市。现辖的金家庄、采石、慈湖等,原是当涂县的集镇。50年代初期,只有少数私营商业和小商小贩。全市人口只有1.7万多人。随着钢铁工业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商业也相应地得到发展。1956年成立矿区商业局和百货、纺织品、食品、贸易、烟酒等5个国营公司。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社会商业蓬勃发展。1989年全市共有商业、饮食、服务业网点11465个,从业人员32699人。 ☚ 淮北 铜陵 ☛ 马鞍山❶在今湖北宜昌市西北。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