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君山公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君山公园

君山公园

位于君山区柳林洲镇南。君山原名湘山,又名洞庭山、北渚、有缘山、熊耳山,为东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面积0.96平方公里。传说黄帝败蚩尤后,南巡曾登临此山。因地居中原入湘要冲,先秦时已是著名的风景胜地。《山海经·中山经》载: “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渊。”清汪绂释: “帝之二女,谓尧之二女以妻舜者,娥皇、女英也。相传谓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二女奔赴哭之,陨于湘江,遂为湘水之神。屈原《九歌》所称 ‘湘君’、‘湘夫人’,列仙传所谓江妃二女是也。”说明楚人在屈原之后已将舜妃之事附丽于湘山之神和湘水(古指洞庭湖)之神上,称二妃为君妃、湘妃,并立湘君祠祀之,君山及其别名由此而来。秦时,湘山与嵩山、恒山、泰山、会稽山并列,为殽山以东五大名山之一,成为国家祭祀的重点对象。东汉末年道教入湘,这里逐成了道家清修的理想场所。东晋王嘉 《拾遗记》记:“洞庭之山,浮于水上,其上有金堂数百间,玉女居之,四时闻金石丝竹之音,彻于山顶”,是神仙居住的 “洞府之庭”,并列 “神仙洞庭” 为海内八座仙山之一。唐末五代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中称为道教七十二福地的第十君山福地,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籤》 中列为第十一福地,是大地名山间仙人所居胜地。龙口东侧摩崖石刻的破译,又证明佛教在唐代已进入君山。君山山体呈椭圆形,四面环水,东与岳阳楼隔湖遥遥相对。山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东北坡势平缓,远望似横黛,近观如睡莲,浮游于波光潋滟的洞庭湖中。天清霞耀,柳绿花芳,风起浪动,云雾缭绕,妩媚多姿,宛若仙境。唐刘禹锡以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佳句来赞美她的秀姿。“洞庭浮黛”为岳阳十景之一。古潇湘八景之“洞庭秋月” 即在君山一带。岛上12峰72个山包相连,平均海拔55米,最高点响山海拔68.6米,峰峦盘结,沟壑回环。因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区内林木葱茏,芦苇飘荡,岸芷汀兰,郁郁葱葱,沙鸥翔集,鹤鸣九皋,有树木200余种,以竹、茶最著。君山竹子奇异多姿,斑竹、罗汉竹、实心水竹、方竹、紫竹、楠竹、桂竹、龙竹、龟甲竹、梅花竹、圣音竹、连理竹等15个品种的竹类分布在十几个山头,漫山遍野,堆绿叠翠,微风吹拂,细竹婆娑,犹如 “湘灵鼓瑟”,娓娓动听。林间茶树层层叠叠,青翠欲滴。“君山银针”系茶中珍品,人称“金镶玉”,故君山又有 “洞庭茶岛” 之称。方竹、金龟、银针被视为君山 “三宝”。岛上名胜古迹甚多。据《巴陵县志》载,原有1墓、2楼、3阁、4台、5井、36亭、48庙等,山山有亭,坡坡有庙,素以 “集奇撮胜” 之地著称。屈原、李白、杜甫、张说、刘禹锡、程贺、雍陶、苏轼、滕子京、黄庭坚、王夫之、魏源等名人骚客曾在此流连忘返,吟诗作赋,留下不少名篇。黄帝铸鼎、二妃思夫、汉武射蛟、柳毅传书、洞宾朗吟、杨幺扎寨,一草一木都附丽有神奇的传说故事,一亭一阁均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清末民国年间,区内胜迹累遭兵燹,陆续被毁。1979年辟为公园,逐步恢复景观。主要景点有迎宾亭、望州亭、湘君庙、秋月亭、洞庭庙、云梦亭、秋月桥、虞帝二妃墓、湘妃祠、碑林、摩崖石刻、龙洞、朗吟亭、射蛟台、虎洞、钓鱼台、龙涎井、飞来钟、柳毅井、传书亭、崇胜寺遗址、杨幺寨、天池、听涛阁、烟波亭、试茗阁、梳妆台、酒香亭、飞升亭、啸月楼、望湖亭、猴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香椿亭、御茶园等,并建有洞庭山庄、龙口水上游乐中心、酒楼茶肆等旅游服务设施,朱檐碧瓦,玲珑雅致。洞庭秋月、银盘托日、渔村鱼香、碧莲争艳、雾锁香炉、江天卧石、空山鸟语、茶园春色等合称为 “君山八景”。

☚ 君山区   秋月亭 ☛
0001456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9: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