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曜诗人与学术活动家马曜教授 杨荣昌 大理师专学校1989年1期 马曜 马曜马曜(1911— ),民族教育家。字幼初,云南洱源县人。1931年考取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沪西区委领导下做工运和学运工作。1934年夏离开光华大学,先后担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讲师和副教授。 他在教学工作中,除了传授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走革命道路。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的实际斗争。1950年,他受命组建云南省民委,任副秘书长。1951年任云南民族学院副教育长,一面负责教学的组织工作,一面承担讲授民族理论政策课程。1953年任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边疆处处长,并长期为云南民族学院讲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直至1966年。十多年来,他所积累的丰富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实践经验,为以后发展民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1972年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大学学院 《思想战线》 主编。1979年任云南民族学院院长。1982年受聘为 《中国历史大辞典》 云南省编委会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分编委委员。1983年,改任云南民族学院名誉院长。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马曜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教育先行。民族教育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云南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必须把民族教育当作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来抓,致力于提高民族的素质,培养大批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用科学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刺激其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这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内在动力源泉。他多次提出应对现行的民族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从不同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在学制、课程设置、修业年限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在先秦史、民族史的研究上,马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早在50年代,就与缪鸾和合作,发表了长达10万字的 《从西双版纳看西周》 的论文。70年代,完成了 《傣族封建领主制与周秦社会的比较研究》、《西双版纳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 等长篇论文和专著。他主编的 《云南各民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 分别于1977年、1983年出版。 ☚ 斯霞 马学良 ☛ 马曜 马曜马曜(1911— ),民族教育家。字幼初,云南洱源县人。1931年考取上海光华大学经济系。“九一八”事变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沪西区委领导下做工运和学运工作。1934年夏离开光华大学,先后担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讲师和副教授。 他在教学工作中,除了传授文化知识,更主要的是教育学生明辨是非,走革命道路。他的学生中,有许多人参加了革命的实际斗争。1950年,他受命组建云南省民委,任副秘书长。1951年任云南民族学院副教育长,一面负责教学的组织工作,一面承担讲授民族理论政策课程。1953年任云南省边疆工作委员会研究室副主任、边疆处处长,并长期为云南民族学院讲授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直至1966年。十多年来,他所积累的丰富的民族工作和民族教育实践经验,为以后发展民族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1972年先后任云南大学历史系教授,云南大学学院 《思想战线》主编。1979年任云南民族学院院长。1982年受聘为 《中国历史大辞典》云南省编委会副主编、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 “民族卷”分编委委员。1983年,改任云南民族学院名誉院长。 多年的教育实践使马曜认为,要发展经济,必须教育先行。民族教育大大落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云南民族地区四化建设中的突出矛盾。必须把民族教育当作具有战略意义的头等大事来抓,致力于提高民族的素质,培养大批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专业人才。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包括提高他们的文化技术水平,用科学思想改变传统观念,刺激其对科学技术的需求和接受程度,这是发展民族经济的内在动力源泉。他多次提出应对现行的民族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改革的指导思想,是要从不同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地在学制、课程设置、修业年限等方面,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 在先秦史、民族史的研究上,马曜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早在50年代,就与缪鸾和合作,发表了长达10万字的 《从西双版纳看西周》的论文。70年代,完成了 《傣族封建领主制与周秦社会的比较研究》、《西双版纳地制与西周井田制比较研究》等长篇论文和专著。他主编的 《云南各民族古代史略》、《云南简史》分别于1977年、1983年出版。 ☚ 斯霞 马学良 ☛ 000059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