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馬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樂舞類 > 戲舞用物部 > 戲裝 > 坎肩 > 馬甲 馬甲 mǎjiǎ 即坎肩。 古代名物 > 醫藥類(下) > 鱗蟲禽獸部 > 鱗 > 玉珧 > 馬甲 馬甲 mǎjiǎ 即玉珧。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菜肴部 > 葷腥 > 馬甲 馬甲 mǎjiǎ 食品名。即干貝。唐·韓愈《初食南貽之十八協律》詩:“章舉馬甲柱,鬬以怪自呈。”宋·周必大《周愚卿江西美劉棠仲同賦江珧詩牽强奉答》:“珠剖蚌胎那畏鷸,柱呈馬甲更名珧”。宋·朱熹《次秀野雜詩韵·檳榔五絶卒章戯簡及主簿》:“向來試吏著南冠,馬甲蠔山得飫餐。” 古代名物 > 冠服類 > 身服部 > 衣衫袍襖 > 馬甲 馬甲 mǎjiǎ 即坎肩。其初穿於袍套之内,上多鈕釦,解脱方便,可免脱换外衣之累。後服於外,俗謂之“十三太保”。始爲朝中所服,至清後期已普及。其短小僅及腰下,有一字襟、琵琶襟、大襟、對襟諸式,衣襟領邊鑲以緣飾。《清稗類鈔·服飾》:“京師盛行巴圖魯坎肩兒,各部司員見堂官往往服之,上加纓帽。南方呼爲一字襟馬甲。例須用皮者,襯於袍套之中,覺暖,即自探手,解上排鈕釦,而令僕代解兩旁鈕釦,曳之而出,借免更换之勞。後且單夾綿紗一律風行矣。”“巴圖魯”爲好漢勇士之意。 一字襟馬甲 大襟馬甲 古代名物 > 水族類 > 軟體部 > 瓣鰓 > 珧 > 馬甲 馬甲 mǎjiǎ 即珧。 古代名物 > 武備類 > 冷兵器部 > 防護具 > 馬甲 馬甲 mǎjiǎ 亦稱“馬鎧”、“馬具裝”。戰馬之防護具。先秦戰車用馬,多已披之。主要爲皮製。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之春秋末期實物,皮質,髹漆。湖北荆門出土戰國馬甲,身甲由大型皮甲片編綴之護頸及護身組成。秦漢騎兵興起,戰馬亦用之。初僅有護胸,晉後重甲騎兵盛行,馬甲趨於完備。有皮、鐵兩種。由護首之“面簾”,護頸之“鷄頸”,護胸之“當胸”,護身之“馬身甲”,護臀之“搭後”及竪立尻上之“寄生”六部組成。戰馬除耳目口鼻尾及四肢裸露外,主要部位均有護甲。隋唐盛行輕騎兵,馬甲使用頗少。宋遼及宋金戰争中,重甲騎兵再度盛行,馬具裝亦廣泛使用。但終因過於沉重,影響戰馬快速性能之發揮,故入明清後,一般不再使用。三國·魏·曹植《上先帝賜鎧表》:“先帝賜臣鎧……環鏁鎧一領,馬鎧一領。”《晉書·桓宣傳》:“馬甲全裝,謂之馬具裝。”《新五代史·漢記》:“晉高祖馬甲斷,梁兵幾及,知遠以所乘馬授之。”參閲宋·曾公亮《武經總要前集·器圖》、《荆門市包山楚墓發掘簡報(《文物》1988年第5期)。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