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道 米道古代道教传说。见晋常璩撰《华阳国志》卷二汉中志。相传汉末沛国丰人(今江苏丰县)张陵学道于四川鹤鸣山(今四川大邑鹄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蛊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衡死鲁传其业。张鲁以鬼道见信于益州牧刘焉。张母年虽老而貌似少年,经常往来于刘家。起初刘焉叫张鲁作督义司马,断褒斜谷道。鲁至,行宽惠,以鬼道教民,立义舍放义米、义肉于其中,过路的道徒自取,吃饱为止,如过多,则云鬼使之病。到集市上买东西也要价格公平,如不公平亦云鬼使病。犯法的人赦免三次后行刑。巴、汉的夷民多信之,其信道者限出五斗米,作为经费,故称为“米道”。 ☚ 巴蔓子 杜宇 ☛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下) > 道教部 > 教派、人物(附) > 五斗米道 > 米道 米道 mǐdào 米道(见“五斗米道”条。) 米道史书上对五斗米道的指称。《华阳国志·汉中志》 载: “汉末,沛国张陵学道于蜀鹤鸣山,造作道书,自称太清玄元,以惑百姓。陵死,子衡传其业; 衡死,子鲁传其业。……其供通 (一作道) 限出五斗米,故世谓之米道。” 《三国志·张鲁传》说: “故世号米贼。” 米道即五斗米道。初传时因要求入道者交纳五斗米,故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