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风蚀 |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
释义 | 丰实;风蚀◉ 丰实fēnɡshí 动 丰裕殷实;充实。〈例〉~厚重的基础/ 家境~/ 作品内容~。〈近〉丰裕/ 殷实。 风蚀fēng shí地表松散物质被风吹扬或搬运的过程,以及地表受到风吹起颗粒的磨蚀作用。1916年何述曾《土壤学》第一编:“大气分解岩石有机械的及化学的两作用。风蚀脆弱岩石,渐至崩坏者,机械的作用也。养气炭酸气分解岩石之作用,化学的作用也。”1929年张资平《自然地理学》第二章:“风蚀作用,Deflation。” 风蚀wind erosion风速超过每秒4~5米时,地表疏松土粒或岩石碎屑被风吹扬而离开原地的现象。它主要发生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部分沿海区,而以沙漠化及沙化影响的地区尤为严重。沙漠及沙漠化,既是风蚀的结果,又促进风蚀的发展。 表1 土壤粒径及其相应的起动风速
风蚀地貌 严重风蚀将土壤物质全部吹失而在地表形成一层晕圆的砾幕或其它奇形怪状的地表景观。常见风蚀地貌有以下几种:❶风蚀石窝,在陡峭的迎风面岩壁上由风蚀而形成的圆形或不规则椭圆形,大小不等的洞穴和凹坑。 ❷风蚀蘑菇,孤立突起的岩石经风蚀作用所形成的蘑菇状岩体。 ❸雅丹地形,在河湖土状堆积物区发育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相间的一种地貌形态。 ❹风城堡,水平岩层经风蚀而形成的似城堡式地貌故称风城。 ❺风蚀谷地,因风蚀使之加宽的深冲沟而形成谷地。 ❻风蚀洼地,松散物组成的地面经风蚀形成的椭圆形成排分布的地貌等。风蚀形成的奇特地貌区可辟为旅游区或作运动训练和电影拍摄场景。 风蚀程度 可分为6级(见表2)。微度风蚀区: 表2 各风蚀区相应的风蚀量
这一方程的应用需逐一将各因子加以计算,而且计算过程烦琐,难以普遍采用;日本真木大一提出农地的风蚀量计算式:Q=C(D/Ds)1/2(P/g)U3*式中:Q为飞沙量;C为经验常数: 均一沙为1.5;筛选沙丘沙为1.8; 混合粒径沙为2.8; 不变地面沙为3.5。D为沙的粒径;Ds为标准沙的粒径0.025厘米;P为空气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U*为摩擦风速。这一方程并没有考虑作物的生长。目前风蚀量的计算还是以带局部性的经验式为主。 危害与防治 风蚀使林草地资源严重退化,致使土地沙化,从而加速整个生态环境的恶化。风蚀对现有农牧用地的牧草和作物的危害方式有以下几方面:❶吹刮,大风将表土吹走,使植物根系外露或将种籽刮走,造成牧草死亡,作物缺苗断垅和毁种。 ❷流沙割打,刮风时,离地面20厘米高处的气流中含沙量可占总飞沙量80%~90%,植物体常受风沙的割打而造成严重伤害。 ❸沙埋,在顺风方向,当风沙流遇地表物障碍时,沙粒就地停积,使地面植物被压于沙层下面而死亡。此外,风蚀对居民点、水利设施、道路交通等也产生很大的危害。风蚀防治首先是要保护现有植被,禁止一切不合理的开垦,禁止超载放牧。要多途径、因地制宜地采用综合措施,对不同程度的风蚀区进行治理。中国政府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对风蚀防治采取了三大措施。❶三北防护林工程,在东起大兴安岭,西至新疆喀什近7 000公里长的东北、华北、西北广大地区,因地制宜,布设栽植乔木、灌木和草类植物,防止沙漠入侵,改造沙化土地。它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❷沿海防护林工程,即在中国大陆18 000公里长的沿海区,包括11个省、自治区、市所辖的195个县市,占国土面积2.6%的区域内,栽植防风林带。第1期工程1989年至2000年,要求植树3.35×108公顷。 ❸农田防护林工程,按国家计划,在有4亿人口,4.3×107公顷耕地的908个平原县范围内,要求实现农田林网化,到2000年,将达到10%的林木覆盖标准。这些工程的实现,将极大的改善风蚀区的面貌。具体的风蚀防治措施主要有农田林网、引洪灌淤、防风固土耕作、栽稿秆枝条方格和家庭围园等(见风蚀防治)。 风蚀wind erosion以风力作为侵蚀动力,破坏地表土壤结构,并使之转移和堆积的过程。一般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区,但亦可发生在某些土壤、植被及气候条件的其他地区。产生风蚀的自然条件是: 风蚀wind erosion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