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黎巴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黎巴嫩Lebanon

国名。中国清朝(近代)史籍译称类布兰。在今亚洲西端,地中海东岸。古代为腓尼基的一部分,后相继为埃及、亚述、巴比伦、波斯帝国、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法国委任统治地。公元1943年独立,称黎巴嫩共和国,首都贝鲁特。

黎巴嫩lí bā nèn

地中海东岸的一个国家。[英] Lebanon。1902年樋田保熙译《世界地理志》部甲:“黎巴嫩,Lebanon。”

黎巴嫩

亚洲西部国家,全称黎巴嫩共和国。1943年11月22日建国。位于地中海东岸。东、北部邻叙利亚,南界巴勒斯坦、以色列,西濒地中海。海岸线长220km。国土面积10452km2。人口358万(2000)。首都贝鲁特。1971年11月9日与中国建交。国土狭长,地处西亚裂谷带。纵贯全境的黎巴嫩山脉,平均海拔2100m;最高峰索达山,高3083m。山地、沼泽和沙漠占国土面积的52%。属地中海气候。沿海平原和贝卡谷地7月平均最高气温为32℃,1月平均最低气温在2~7℃。沿海年降水量700~1000mm,贝卡谷地只有380mm。黎是以商业为主的国家。商业和服务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以上。曾享有中近东贸易、金融、交通和旅游中心的盛名。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47.8亿美元,人均国民收入约2000美元。工业以加工工业为主。1997年工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26.5%。农业不发达。1997年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2.4%。全国可耕地面积30万hm2,其中灌溉面积8.6万hm2。农产品以水果和蔬菜为主,水果产值占农业产值的51%,果园面积约6万hm2,主要是柑橘、苹果、葡萄和香蕉。年出口水果约26万t。粮食生产落后,主要靠进口。交通以海、空为主,公路次之。公路全长约7100km,其中沥青路3500km。铁路全长335km。贝鲁特港为主要贸易港,年吞吐量为400万t,有3个码头,12个泊位,总长度为3250m,可同时停靠25条货轮,泊位最深为33m,一般为3~7m。贝鲁特机场是著名航空港。内战前有70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经贝鲁特机场。全国有中小学2300多所,学生71.9万,教师52017名。公立学校1271所。综合大学4所,相当于大学和大学预科的学院20多所。黎巴嫩2004年人口400万。独立节(国庆)11月22日。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77亿美元。经济增长率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300美元。通货膨胀率1.5%。2003年工业、农业、旅游业产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7%、13%、20%。

黎巴嫩Lebanon

西亚国家。西临地中海。面积10400平方公里。人口315万(1987年),多为阿拉伯人,天主教徒和穆斯林约各占一半。首都贝鲁特。境内多山,沿海和山间有小平原。地中海式气候为主。商业、转口运输、旅游、金融业为国家经济支柱。盛产水果、蔬菜。

黎巴嫩

黎巴嫩

全称为黎巴嫩共和国,位于地中海东岸。北部和东部与叙利亚交界,南连以色列,西濒地中海。面积10,40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0公里。国土狭长,地形复杂多样,自西而东分为四条南北纵列地带:沿海平原; 位于沿海平原东侧纵贯全境的黎巴嫩山脉,库尔山特——萨乌达山海拔3083米,为全国最高峰;贝卡谷地,位于黎巴嫩山东侧,是东非大裂谷的延伸部分; 东部的安提黎巴嫩山 (也称外黎巴嫩山),境内河流众多,向西注入地中海,有利塔尼河 (全国最长河流)、哈斯巴尼河等。属亚热带地中海型气候,夏季干燥,冬季温和。大部分地区10月——次年4月为雨季,沿海平原和贝卡地区7月最高平均气温为32℃,1月份最低平均气温分别为7℃和2℃。降水集中在冬季,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700—1000毫米,山区为1200毫米,全国人口为316万 (1980年),绝大多数为阿拉伯人,还有亚美尼亚人、土耳其人、希腊人等。阿拉伯语为国语,通用英语和法语。居民约51.1%信奉伊斯兰教,主要是什叶派、逊尼派、德鲁兹派; 48.9%的居民信奉基督教,主要有马龙派、希腊东正教、罗马天主教、亚美尼亚东正教等。首都为贝鲁特。黎巴嫩原为旅游胜地。

☚ 箱根   德黑兰 ☛

黎巴嫩

Leban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9:4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