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韩偓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共2首 (词)唐·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词)唐·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沈檀。 共1首 (词)唐·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 那知本未眠,背面偷(一作由)垂泪。 懒卸凤皇钗,羞入鸳鸯被。 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韩偓 韩偓840—?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少有才名,姨父李商隐曾称赞他“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元年擢进士第,历官左拾遗、谏议大夫,后因平乱有功,迁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很得昭宗信任。后因事触犯朱全忠,贬濮州司马、荣懿尉等职。天祐二年复原官,不就。后携家入闽,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对唐王朝覆灭前后的动乱现实颇有反映,如《残春旅舍》、《乱后却至近甸有感》、《故都》、《乱后春日途经野塘》等感情郁勃,词意深沉,笔力劲健,较为突出。另有《香奁集》,大多为艳诗,风格绮丽纤巧,近于南朝宫体诗,对五代和北宋初期词风、诗风有一定影响。或疑《香奁集》乃和凝所作。原集巳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 聂夷中 贯休 ☛ 韩偓 韩偓韩偓 (842—923) 字致尧 (一作致光),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等职。后因不附朱温被贬。天祐二年(905年) 复原职,不赴,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有香奁体之称,词多侧艳情巧,后期诗则多为感时伤乱之作,诗风一变而为深婉。 ☚ 长安逢江南僧 寄禅师 ☛ 韩偓 韩偓842—923字致光,一字致尧,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附近)人。十岁时即席赋诗,才气动一座,李商隐推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六年(889)登进士第,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以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黄巢入长安,偓随昭宗奔凤翔,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以不附朱温,贬濮州司马,再贬荣懿尉,徙邓州司马。天祐间挈族南迁至福州,依节度使王审知。龙德三年卒于南安龙兴寺,年八十二。《新唐书》有传。事迹另见《唐诗纪事》卷六五、《唐才子传》卷九、《十国春秋》卷九五。震钧撰有《韩承旨年谱》。韩偓有《韩翰林集》一卷,《香奁集》一卷。《香奁集自序》谓其诗皆作于“自庚辰、辛巳之间,迄己亥、庚子之间。所著歌诗,不啻千首。其间以绮丽得意者,亦数百篇,往往在士大夫之口,或乐工配入声律,粉墙椒壁.斜行小字,窃咏者不可胜计。”(或谓此序乃后人伪作)按后晋和凝亦有《香奁集》,已佚。沈括《梦溪笔谈·艺文三》谓今传《香奁集》本和凝作而嫁名韩偓,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三、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方回《瀛奎律髓》卷七等,均辨其误。王国维据《香奁集》、《尊前集》等辑为《香奁词》,凡十三首。但有人认为王所辑多为诗,词仅五首。 ☚ 司空图 李晔 ☛ 韩偓 韩偓842—914? 一作923小名冬郎。字致光,一作致尧、致元。号玉樵山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父瞻,与李商隐为联襟。偓幼年已能即席赋诗,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然久困名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方登进士第。佐河中幕府,召拜左拾遗。迁刑部员外郎。又出为凤翔掌书记。召授司勋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王溥荐为翰林学士,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进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深为昭宗倚重,屡欲拜为相,皆固辞之。朱温恨其不附己,乃贬为濮州司马,复贬为荣懿尉,又徙邓州司马。哀帝天祐二年(905),复召为翰林学士,偓不敢入朝,举家人闽依王审知,寓居南安,卒。偓工诗。早年所作之《香奁集》,“词多侧艳情巧”(《唐才子传》卷九),高秀实评为“丽而无骨”(许𫗱《彦周诗话》引)。 胡震亨称其“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唐音癸签》卷八)。及“为学士时,内预秘谋,外争国是,屡触逆臣之锋,死生患难,百折不渝,晚节亦管宁之流亚,实为唐末完人。其诗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性情自挚,风骨自遒,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五一)。南依王审知后,“其词凄楚,切而不迫”(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五引《潘子真诗话》),“读其诗,当知其意中别有一事在”(《唐音癸签》卷八)。《新唐书·艺文志》著录《金銮密记》五卷、《韩偓诗》一卷、《香奁集》一卷(沈括《梦溪笔谈》卷一六以为乃和凝所作而托名于韩偓者,近人严简弼撰文已明辨其非)。《全唐诗》存诗四卷,《全唐诗续拾》补断句一。《新唐书》卷一八三有传、《十国春秋》卷九五有传。事又见《唐诗纪事》卷六五、《南部新书》卷乙、《唐才子传》卷九等。清震钧有《韩承旨年谱》一卷。 ☚ 黄滔 鱼玄机 ☛ 韩偓844—约923字致尧,一作致光、致元,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唐代诗人。“香奁体”代表作家。十岁能诗,曾得其姨夫李商隐“雏凤清于老凤声”之赞赏。龙纪元年登进士第,始佐河中幕府,累迁左谏议大夫。天复元年后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深受昭宗信任,屡欲擢为宰相,皆辞让之。后因不阿附朱全忠,被贬为濮州司马。天祐二年复召为学士,偓不敢入朝,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著有《翰林集》(又称《玉山樵人集》)一卷。《香奁集》三卷、《金銮密记》五卷。《全唐诗》编其诗为四卷。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韩偓 遐思宫体,未敢称庾信工文; 却诮玉台,何必倩徐陵作序?粗得捧心之态,幸无折齿之惭。柳巷青楼,未尝糠粃; 金闺绣户,始预风流。咀五色之灵芝,香生九窍; 咽三危之瑞露,春动七情。如有责其不经,亦望以功掩过。 唐韩偓为诗极清丽,有手写诗百余篇,在其四世孙奕处。 韩致尧诗,词致婉丽,如此绝者是也。《寒食夜》:“策策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细雨中。”、“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正是落花寒食雨,夜深无伴倚空楼。” 渥 (偓)当唐末宗社颠之际, 窜身于戈戟森罗之中, 虽扈从重围,犹复有作。当是之时,独能峥嵘于奸雄群小之间,自立议论,不至诡随。唐史臣称之,以谓有一韩渥尚不能容,况于贤者乎?则知渥非荏苒于闺房袵席之上者,特游戏于此耳。 偓为诗有情致,形容能出人意表……富才情,词致婉丽。 偓之诗,淫靡类词家语,前辈或取其句,或剪其字,杂于词中。欧阳文忠尝转其语而用之,意尤新。 韩偓在唐末粗有可取者,如“沙头有庙青林合,驿步无人白鸟飞”、“细水浮花归别浦,断云含雨入孤村”、“白髭兄弟中年后,瘴海程远万里长。”五言如“鸟啼深不见,人语静先闻”,虽神气短缓,亦微有深致。其《秋夜忆家》绝句云:“垂老何时见弟兄,背灯悲泣到天明。不知短发能多少,一滴秋霖白一茎。”凄楚可悲,亦善於词者。若“挟弹少年多害物,劝君莫近五陵飞”,又“萧艾转肥兰蕙瘦,可能天亦妒馨香”,是直讪耳,诗人比兴扫地矣。 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 致尧笔端甚高,唐之将亡,与吴融诗律皆不全似晚唐,善用事,极忠愤。惟香奁之作,词工格卑。 偓自号玉山樵人,工诗,有集一卷。又作《香奁集》 一卷,词多侧艳新巧。 韩致尧冶游情篇,艳夺温、李,自是少年时笔。翰林及南窜后,顿趋浅率矣。 韩偓 《香奁集》 皆裙裾脂粉之诗。高秀实云: 元氏艳诗丽而有骨,韩偓《香奁集》丽而无骨。愚按: 诗名《香奁》,奚必求骨?但韩诗浅俗者多,而艳丽者少,较之温、李,相去甚远。 韩致尧《中秋禁直》,望宫阙于九霄,听弦歌于五夜,欲使主上亲贤远佞而不可得, 展转不,隐约可念。 《寄湖南从事》 诗中情境,竟可与屈大夫把臂。 韩致尧 《香奁集》:“蜂偷崖蜜初尝处,莺啄含桃欲咽时。”窃谓上句盖即古乐府“宁断娇儿乳,不断郎殷勤”意,故下联云:“酒荡襟怀微𫙣, 春牵情绪更融怡”, 亦各承一句。 而“初尝”、“欲咽”,“𫙣”、“融怡”, 安双声叠韵于四句中, 弥见晚唐人诗律之工细。 韩致尧《香奁》 之体,溯自 《玉台》。虽风骨不及玉溪生,然致尧笔力清澈,过于皮、陆矣。何逊联句,瘦尽东阳,固不应尽以脂粉语擅场也。 致尧诗格不能出五代诸人上,有所寄托,亦多浅露。然而当其合处,遂欲上躏玉溪、樊川,而下与江东相倚轧,则以忠义之气,发乎情而见乎词,遂能风骨内生,声光外溢,足以振其纤靡耳。然则,诗之原本不从可识哉? 《香奁》一集,词皆淫艳,可谓百劝而并无一讽矣。然而至今不废,比以五柳之《闲情》,则以人重也。著作之士,惟知文之能传人,而不知人之能传文,于此亦可深长思矣。…… 《香奁》之词,亦云亵矣。然但有悱恻眷恋之语,而无一决绝怨怼之言,是亦可以观其心术焉。 致尧诗格不高,惟不忘忠愤,是其高于晚唐处。 其诗虽局于风气,浑厚不及前人,而忠愤之气,时时溢于语外。性情既挚,风骨自遒。慷慨激昂,迥异当时靡靡之响。其在晚唐,亦可谓文笔之鸣凤矣。变风变雅,圣人不废,又何必定以一格绳之乎? 韩致尧……富于才情,词旨靡丽。初喜为闺阁诗,后遭故远遁,出语依于节义,得诗人之正。 韩致尧身遭杌, 激而去国, 托之香奁, 具有寄意。 即论艳体,亦是高手。 其源出于李益、卢纶,而专思律体,柔姿婉骨,最工言情。末遭乱离,故忧爱词多,虽于诗格少衰,要自情芳可选。 韩偓 韩偓生卒年不详字至尧,小字冬郎,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初进士,官兵部侍郎、翰林承旨,朱全忠恶之,累贬邓州司马,后入闽依王审知以终。能诗,有词,近人王国维辑《香奁词》,得十三首。 ☚ 李存勗 薛昭蕴 ☛ 韩偓842—923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龙纪进士,历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后以不附朱温被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宫廷生活和闺中艳情,因《香奁集》得名。后期诗风转变,慷慨激昂而又笔触细腻。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韩偓韩偓少有诗才,曾被李商隐誉为“雏凤清于老凤声。”以早年所作描写金闺绣户,男欢女爱的《香奁集》擅名。人称“香奁体”。其诗学主张和美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他为自己《香奁集》所作的序里。 韩偓【同义】总目录 韩偓冬郎玉山樵人 韩偓844—923唐末诗人。字致尧,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因不阿附朱温,受排挤贬官。后携家入闽,依王审知而终。早期诗歌多写宫庭生活及对皇帝恩宠的感激,被贬后则转而为忆惜感旧之音。著《香奁集》多描写闺中艳情及妇女服饰体态,有“香奁体”之称。今存《翰林集》及《香奁集》。 韩偓 韩偓842—约923唐诗人、官吏。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10岁能作诗,龙纪(889)中进士,昭宗时官至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为人忠直,昭宗屡欲为相,皆坚辞。后为朱全忠陷害,累贬邓州司马,天祐中复故官。因恶全忠,不肯入朝,避闽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前期多写艳情,旧称善香奁体,《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香奁集》1卷。后诗作慷慨激昂,不乏感时伤乱之作。原有集,经世散乱,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 皇甫枚 鱼玄机 ☛ 韩偓 韩偓842—约923唐诗人、官吏。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市)人。10岁能作诗,龙纪(889)中进士,昭宗时官至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为人忠直,昭宗屡欲为相,皆坚辞。后为朱全忠陷害,累贬邓州司马,天祐中复故官。因恶全忠,不肯入朝,避闽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前期多写艳情,旧称善香奁体,《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香奁集》1卷。后诗作慷慨激昂,不乏感时伤乱之作。原有集,经世散乱,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事迹见《新唐书》本传、《唐才子传》。 ☚ 皇甫枚 鱼玄机 ☛ 韩偓842—923唐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名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东南)人。10岁即能诗,其姨父李商隐赞为“雏凤清于老凤声”。龙纪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等职。因忤权贵朱温被贬,后依闽王王审知而卒。以艳体诗著名,其《香奁集》三卷,多写闺中艳情及妇女心态,技巧较高而文风轻靡,有“香奁体”之称。但也有感时伤事之作。原有集,已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韩偓842~about 923Han Wofamous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Works: Already Cold,The Night of Hanshi,The Former Capital,Satisfied to be Poor,Poems of Han Wo,etc. 韩偓844—923唐末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致尧,自号玉山樵人。昭宗时进士。官历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因不阿附朱温,被排挤贬官。后携家人入闽,依王审知而终,早期诗歌多写宫廷生活及对皇帝恩宠之感激,被贬后则转而为忆昔怀旧之音。所著《香奁集》多描写闺中艳情及妇女服饰体态,时称“香奁体”。有《翰林集》及《香奁集》存世。 韩偓844—923唐末诗人。字致尧,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李商隐连襟韩瞻之子。龙纪元年(公元889年)进士。昭宗时, 官兵部侍郎,翰林学士承旨、中书舍人。后依闽王王审知。其诗以写艳情著名,词藻华丽,但也有一些抒写政治感慨的作品。有《韩内翰集》、《香奁集》。 韩偓844—923唐诗人。字致尧。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自号玉山樵人。龙纪进士。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因不依附朱温,遭贬黜,后入闽依王审知。其诗有一些为感时伤乱之作,最著名的是写闺中艳情的“香奁诗”。今存《翰林集》及《香奁集》。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