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史记·屈原列传》真伪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史记·屈原列传》真伪 《史记·屈原列传》真伪关于这一传记的真伪问题,古代无人提出。清末从廖季平起,始有疑者。一、廖季平认为:《屈原列传》:“多驳文,不可通,后人删补。非原文。”(《楚辞讲义》)二、胡适:“《史记》本来不很可靠,而《屈原贾生列传》尤其不可靠。”他从《列传》内容中举出五大可疑之处:如《传》末提到“孝昭”的谥法,其时司马迁已故,孝文崩后应是景帝,但传中却说“孝武皇帝立”,以及“叙事不明”,地名错讹,称谓不清等(《读楚辞》)。三、何天行进一步阐释胡适的“可疑”说,直接否定《屈原列传》的真实性,说“《史记·屈原列传》决不是太史公的作品”,“当然不是太史公的手笔”,并进而推论说:“我们疑心《史记·屈原列传》即使不是刘向伪作,说不定就是刘歆的作品。”(《楚辞新考》)此后继续加以论证者还有卫聚贤(见《楚辞研究》)。四、今人则有张国光持怀疑说。他认为《屈原列传》写得“不真实”,司马迁“原来就没有写好”,承认自己是《屈原列传》的“最大怀疑派”(《<史记·屈原列传>的疏误与屈原历史的真实》、《读<史记·屈原列传>志疑》)。五、日本的一些学者在六七十年代对屈原的存在提出疑问,有的文章也涉及《屈原列传》的真实性,如冈村繁(《楚辞与屈原——关于主人公与作者的区别》)等,但提不出什么新的见解。对于上述看法,许多楚辞学者分别提出反驳。一、谢无量首先批评廖季平和胡适对《屈原列传》的怀疑,认为《史记·屈原列传》中的矛盾及叙事不明等问题是“全被后人窜乱,也可以说是太史公编集的时候尚未修定”,是由褚少孙等所补的。并认为《列传》中史实的五个关键问题都是可信的(《楚辞新论》)。二、陆侃如针对胡适的观点,写了《读<读楚辞>》和《屈原评传》,逐条批驳胡适的几大疑点。此后,今人游国恩(《楚辞概论》)、郭沫若(《屈原研究》)等均针对有关问题批驳廖、胡的各种论点。三、八十年代中日学者关于屈原问题的论争,针对日本学者提出的《屈原列传》有关问题,中国学者发表了一批争论文章,如黄中模的《谈〈屈原问题考辨〉中涉及的有关〈史记·屈原列传〉的一些争议问题》(《重庆师院学报》1983年第四期)等。四、对张国光文章的争论,如翟鹏举《论传记文学的真实性》(《楚辞研究与争鸣》一辑)。 ☚ 《归去来兮辞》写作背景 《史记·屈平列传》错简及阐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