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附近)人。天宝十三年(754)进士。充节度使幕僚,后官驾部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刻意追求诗歌技巧和华丽的词采,多是流连景物的应酬赠别之作,清新秀丽,在当时颇负盛名。《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事见《新唐书·卢纶传》。

周代诸侯国名。hán。在今河北省固安县东南。姬姓,开国君主是周武王的儿子。《大雅·韩奕》五章:“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郑 《笺》: “甚乐矣韩之国土也,川泽宽大,众鱼禽兽备有。”訏訏,大。

☚ 郿   韩姞 ☛

读音h·an(ˊ),为an韵目,属an—ian—uan—üan韵部。河干切,平,覃韵。
❶姓。
❷战国时七雄之一,原为晋国的一部分。
❸井垣;井阑;水井周围的栏圈。《说文》:“韩,井垣也。”

上一条: 下一条:
{}5913见「韩八郎」、「韩婆风」

❶〈隐〉旧时四川重庆江湖诸行指数目三。参“高、明、韩、苏、大、雍、草、梅、湾”。
❷〈隐〉旧时江苏、浙江理发业指数目九。参“溜、欲、汪、则、中、陈、兴、张、韩、谈”。

韩韓hán

❶周朝诸侯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山西一带。
❷姓。
【注意】右偏旁不要写成“卜”。

韩hán

❶ 周代诸侯国名,是战国七雄之一,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
❷ 韩国:中韩文化交流。
❸ 姓。

韩han

韩国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韩hán

古代名物 > 天象類 > 天體部 > 二十八宿 > 韓
韓  hán

星名。有一星,“十二國”之一。屬女宿。

韩hán

〖名词〗
一、人名。指韩信(?—前196)。汉初诸侯王。淮阴(今江苏省清江西南)人。初属项羽,继归刘邦,被任为大将。汉朝建立,封为楚王。后降为淮阴侯。为吕后所杀(1)。《李陵答苏武书》:韩、彭菹醢。——韩信、彭越被剁成肉酱。
二、人名。指韩愈(768—824),唐朝的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气势雄健,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1)。《徐文长传》:韩、曾之流亚也。——是韩愈、曾巩同一类的人物。
三、人名。指韩康子。是春秋、战国间晋国的卿,名虔(2)。《豫让论》:而疵能察韩、魏之情以谏智伯。——然而郄疵能够深察韩康子和魏献两家的情况来规劝智伯。《豫让论》:和韩、魏,释赵围。——同韩康子和魏桓子两家重新和睦,撤去对赵襄子的包围。
四、指战国时的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33)。《司马错论伐蜀》:不如伐韩。——不如去攻打韩国。《邹阳狱中上梁王书》:东弱韩魏。——向东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六国论》:使韩、魏无东顾之忧。——使韩国和魏国没有来自东面的忧虑。

韩韓hán

周代诸侯国,后为晋所灭。《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邗、晋、应、~,武之穆也。”(武之穆:周武王的儿子。)又为战国七雄之一,后为秦所灭。《唐雎不辱使命》:“且秦灭~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韓han

BAAB
❶周代诸侯国名。公元前11世纪中叶建立,春秋时为晋所灭。在今陕西韩城一带。
❷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年)。在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部。
❸1897—1910年朝鲜的国名;今南朝鲜国名。
❹姓。

明代医学家。字天爵。四川泸州人。曾到峨眉山等地求师学医。著有《韩氏医通》一书,强调四诊在鉴别疾病上的重要性。对书写病案作了较全面地规定和改进。规定要先写病人姓名、籍贯、年、月、日; 次要记载一般营养状态、身高、颜色; 再次注意病人的语言、声音。问诊时要注意主诉病因,发病起始日、发热、喜恶、日夜轻重、曾服何药等。再次为切脉法,更要注意体质。然后按病分类,拟定诊断,规定治法和处方,并告知调药方法。

西周时侯国之一。公元前十一世纪中叶建立。在今陕西韩城一带。春秋时被晋所灭。战国时七雄之一。公元前424年始,在今河南中部,山西东南部建国,历武子、景侯、烈侯、丈侯、哀侯、懿侯、昭侯、宣惠王、襄王、釐王、桓惠王、韩王安12侯王,194年,至公元前230年被秦所灭。

☚ 鳏寡   汉代户口 ☛

战国时期由 “三家分晋”而形成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韩景候 (名虔),其祖即春秋晋国大夫韩武子。前453年与赵、魏瓜分了晋国。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国。建都阳翟 (今河南禹县) 战国初期,三晋势力都很强,各自在中原发展势力。前375年,韩哀侯在位,“郑恃魏以轻韩,伐榆关而韩氏亡郑” ( 《战国策·魏策四》),将郑国灭后,韩的疆土大大扩展,并且迁都到郑 (今河南新郑)。其疆域有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成为“战国七雄” 之一。由于地处魏、秦、楚三国之间,所以成为军事上必争之地。自前294年开始,秦国便频繁攻打韩国,夺去了武始、新城 (今河南伊川西南)之后,韩联合魏抗秦,在伊阙 (今河南洛阳龙门)被秦将白起打得大败,韩被迫割让武遂 (今山西垣曲东南)200里地给秦。此后韩国江河日下,疆土不断被秦国蚕食。前231年,韩把残存的一部分南阳地献秦,秦派内史腾做南阳假守,次年,内史腾攻韩,俘虏了韩王安,置颍川郡,韩国灭亡。

☚ 齐   赵 ☛

韩hán

❶周朝国名,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
❷姓。

古国名。公元前十一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成王弟(失名)。在今陕西韩城市南(一说在今河北霸县,也说在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时为晋所灭)。《元和郡县志》韩城县:“古韩国及梁国,汉为夏阳县之地。韩国故城在今县理南十八里。”另有战国七雄之一的韩国,开国君主是韩景侯,是春秋晋国大夫韩武子后代,公元前403年被周威烈王承认为诸侯, 建都阳翟 (今河南禹县)。

☚ 莘城   梁 ☛

韩(韓)hán

❶ (周朝国名) Han (a state in the Zhou Dynasty)
❷ (战国七雄之一) Han (one of the seven powerful states of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❸ (韩国的简称) the Republic of Korea
❹ (姓氏) a surname: ~ 非 Han Fei
◆韩侯 a surname;
韩籍 a surname;
韩楬 a surname;
韩信 a surname;Han Xin;
韩言 a surname;
韩婴 a surname;
韩馀 a surname

战国时大国。战国早期从晋国分出,公元前403年韩景侯虔列为诸侯,都城在阳翟(今河南禹县城关)。公元前375年灭郑,都城迁至新郑(今河南新郑县城关),从此又称为郑。韩、楚为争夺汝、颍二水的上游地区进行过多次战争。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

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初都平阳(今山西临汾县西南),又都宜阳(今河南宜阳县西),阳翟(今河南禹县),最后灭郑,迁都于郑(又称南郑,今河南新郑县)。公元前230年为秦所灭。

古国名。❶周时分封的诸侯。姬姓。在今陕西韩城县。为晋所灭。
❷战国七雄之一。春秋时晋封韩武子于韩原(陕西韩城县南),其后世为大夫。战国初年,与赵、魏瓜分晋国,公元前403年始列为诸侯。开国君主韩景侯,都于阳翟(河南禹县)。哀侯灭郑后,迁都于新郑(河南新郑)。韩昭侯时任申不害为相,实行改革,遂使“国治兵强,无侵韩者”。今河南中部及山西东南角皆为其地。前230年灭于秦。

韩hán

潮苏海|山片石

*韓hán

(12画)

【提示】龺, 日中间的一横宋体与两边相接,楷体与左边相接,与右边相离。

*韩(韓)hán

12画 部 周代国名,在今河南中部和山西东南部。

韩韓hán

战国作倝(gàn),是形声字。从𠃓(易(yáng),扬本字),㫃(yǎn,旗状。又等于“旗”)声。扬旗义;又是日光照耀义。东周假借为韩国的韩字。倝韩声转,如高蒿、根很例。战国时韩国在现在河南省中部、山西省东南角一带。

韩韓★繁◎常★常


hán形声,小篆从韋,倝声,隶定为“韓”,音符省略部件。本义为井栏,假借为古国名,由此引申为姓。《简化字表》类推简作“韩”。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5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