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韓山書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書院部 > 歷代建制 > 韓山書院 韓山書院 hánshānshūyuàn 宋代書院。元祐五年(公元1090年)知州王滌爲紀念韓愈而建“昌黎伯廟”於城南。原址廣東潮州。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知州于允元遷建於雙勝山(今韓山),後廢。淳祐三年(公元1243年)郡守鄭良經復建於舊址,名“城南書莊”。外敞二門,講堂中峙,另有堂祠,齋廡、倉廪、庖福等。撥田畝山地爲廪工之費。郡守任洞主,郡博士仼山長。職事有堂長、司計各一,齋長四名。生額二十名。春秋二試,用《春秋》講義。淳祐五年,陸九齡弟子陳圭來守,尤重視書院,捐金購書置田。親爲命題,春秋課試,講明《四書》及濂洛諸老議論,以示正學之標。宋元之際毁於兵燹。至元二十一年(公元1284年)重建。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先後擴建。書院弦誦之廣,成爲潮郡之一偉觀。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毁於火,二十六年潮州路總管王翰再建於城南大隱庵舊址。明曾多次修建,沿祠院聯屬規式,繼續辦學。清時隸屬惠潮道,爲惠潮嘉三州育才之所。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知府石文晟改爲“南隅社學”,又稱“城南書院”,隸屬海陽縣。三十年(公元1691年)惠潮道巡道史起賢於筆架山麓夢悦祠址重建書院,改名昌黎,立韓文公祠於院右,講學與祠祀結合。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知府龍爲霖擴建,爲書舍廳屋凡一百一十間,復稱韓山書院。十一年隸屬惠潮嘉道,由巡道主持課試甄别,廣録三州生童。所試仍四書經文、律賦、策論之類。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邱建猷任山長,躬行教士,以實學課文。光緒間始授西學。山長何如章曾出使日本,晚年於此掌教三載,提倡西學,傳播近代之科學文化。光緒二十年(公元1897年)臺灣邱逢甲任山長,授維新之學,宣傳愛國民主思想。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惠潮嘉兵備道褚成博與潮紳改爲惠州嘉師學堂。參閱《永樂大典》卷五千三百四十五。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