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资源shí yóu zī yuánнефтян е ресýрсы石油资源五指山区西南方的沿海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南海海域的莺歌海盆地,总面积达7万多平方公里,已初步查明其地质原油储量可达8—10多亿吨,天然气储量更是远远超过我国目前已经发现的任何一个气田的储量,其开发前景十分美好。 石油资源分布于陕北和渭北含油地层,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经多年勘探,在中生界地层中已找到延长、甘谷驿、青化砭、永坪、子长、吴旗、直罗、下寺湾、安塞、马坊、东红庄、油房庄等12个小油田,探明含油面积550.3平方公里,储量2.3亿吨。据长庆石油勘探局《陕北延长统中浅油层资源评价及工业化报告》,对陕北地区的巡杆寺、志丹、安塞、延河、牛武、黄陵及四郎庙等7个三角洲含油体系预测,可供工业化储量6.7亿吨。已开发勘探油层属中生界三迭纪及下侏罗纪长6、长2、延9+10等二套油层。其中,延长组为主含油层。油层平缓西倾,属于陆相岩性油,埋深一般在100—1200米。原油质量较好,属低硫石腊质轻质油。单井产量低,开采技术简单。 在80年代初,在陕甘宁交界地区25万平方公里的盆地中,发现有海相沉积形天然气储藏区。经过勘探,在镇川、子洲、佳县、绥德、米脂、榆林市、靖边都发现天然气,其中靖边县林家湾地区气量最为丰富。1989~1990年共打探井10口,发现5个工业气层,经过对这10口井的气层分析对比,判定该地区气层大面积连片,储层性质好,单井产量高,有可能成为全国最大的气田。初步证明,陕北榆林地区是继四川、莺歌海、塔里木气区之后,又一个大气区。1990年探明挖制天然气储量500亿立方米。除榆林地区天然气外,安塞油田探明石油伴生气50亿立方米,油气比平均在吨油70立方米以上。气样分析表明乙烷、丙烷、丁烷含量占40%左右,是生产乙烯、丙烯的好原料。化工部第六设计院已作出《陕西省天然气综合利用规划》。 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Shiyou ziyuan产于地层中的可燃性油质液体,是优质能源和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认为石油是由一定地质年代的低等动植物,在地层和细菌的作用下,经过漫长的复杂化学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形成的。石油主要是由碳和氢构成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这种有机化合物占石油成分的97—99%,此外含有少量的氧、硫、氮及微量的多种金属和半金属元素。石油是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基础最重要的能源,具有发热量高、燃烧中污染较少、易于储存和运输等特点,而且石油的开采条件一般比煤炭好,费用低,若按热量计算,石油成本只等于煤炭的1/3,因而60年代中期以来,石油取代煤炭登上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冠军宝座。70年代,世界石油的年平均贸易量为15亿吨左右,约占世界总贸易量的20%。石油作为燃料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铁路、汽车、轮船和飞机的运输业,以及军事和国防建设;同时成为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的重要原料。石油资源的大规模勘探、利用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扩大的,近40年来,世界各地竞相找油,探明可采储量不断迅速增长。50—60年代是世界“石油大发现”时期,探明可采储量从104亿吨增加到720亿吨,净增加6倍。70年代以来进入稳定增长期,1988年初达到1 207.1亿吨。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比较集中,有以下三个特点: ❶北半球多于南半球(96%:4%),特别是北纬24—42度之间约占世界石油资源的56%。东半球多于西半球,过去以西半球为主(80%以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发现油田集中在东半球,目前已占80%以上。 ❷石油开发重点由大陆转向海洋。60—70年代以来,随着开发技术的改进和海洋石油资源的优越性,加速了重点转移,几乎所有大陆架成为勘探、开发石油的场所,目前已有40个国家在海洋生产石油或天然气,其探明储量占全球总储量的30%。 ❸地区分布不均衡。波斯湾沿岸几乎富集了60%,享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7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的储量达120亿吨(占12.8%),成为仅次于中东的第二大储油区。目前全世界拥有10亿吨储量以上的国家共15个,除美国、苏联外,全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开发、利用石油早于煤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商品性的现代化生产,始于1957年的罗马尼亚的普洛耶什蒂油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1979年创历史最高水平(31.2亿吨)。进入80年代,由于经过两次石油危机,以及世界发达国家工业结构的转换,节约能源等措施的落实等等,世界石油消费量减少,石油产量出现了下降的总趋势。 ☚ 煤炭资源 人文地理 ☛ 石油资源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储藏量的总称。 石油资源 石油资源石油是一种以碳氢为主要成分,埋藏地下,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液态可燃有机矿产。一般含碳80—88%、氢10—14%; 还含有氧、硫、氮等元素。后三者约0.7—7%。这些元素常结合成不同的化合物,其中以碳氢化合物——烃类为主,也有一些含氧或氮、硫等的非烃类化合物。目前从石油中鉴定出来的烃类在230种以上,它们分属于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三类。除了上述五种元素外,石油里还含有铁、锰、铬、钒、镍、钴、钛、铜、锡、金、锂、锗、镓、镉、砷等33种以上的微量元素。它们常被发现于石油的 “灰分” 中,有些元素可以撮出来利用。因此,石油是一种成分十分复杂、以液态烃为主的天然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其色不一,有白、淡黄、黄褐、黑绿、淡红、黑等。比重变化较大,一般为0.75—1.00,除有一定的粘度外,具有荧光性、旋光性、溶解性,也是石油的重要特点。 石油是现代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事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动力原料,又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化学工业的发展,亦给石油资源的利用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前景,现今以石油为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达2000多种。即使是炼油最后剩下的残渣——沥青 (柏油) 也是用来修建柏油公路的重要材料。 我国沉积岩广布,生油层类型齐全,它们包括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各地质历史时期的海相、陆相和海陆交替相的沉积地层。迄今研究最多的是陆相沉积生油层系,如松辽、渤海湾、准噶尔、苏北、鄂尔多斯、江汉、南襄、柴达木盆地等,先后发现大油田。近年来,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地区油气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查明下扬子地区在古生代时是一个大型统一盆地,分布有丰富的生油物质,前景可观。 我国的油气藏可以分为构造油气藏和地层油气藏两大类。根据我国的地质构造特点,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石油地质理论,是我国地质事业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从地质力学理论到含油气盆地的研究,不断总结和推陈出新,勇于开拓前进,以新理论、新观念、新方法指导油气勘探和油气资源预测,取得了重大成果。 迄今全国已经进行石油地质调查的面积约300多万平方公里,占沉积岩分布区的67%; 发现含油气盆地340个以上,其中面积大于1万平方公里的有60多个。在33个油气区中,已发现油田220个,气田70多个,著名的油气田有大庆、任丘、胜利、孤岛、大港、扶余、克拉玛依、泌阳、曙光等油田,威远气田等。在渤海湾、珠江口、东海等地的近海石油勘探发现了许多新的油气田。从省区而论,全国已有22个以上的省区找到了油气资源,现已建成大中型油气生产基地20多个。 ☚ 油页岩资源 天然气的分布与利用 ☛ 000046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