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非生产领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地位、特点与运动规律。内容主要涉及物质生产范围以外各个部门、企业和机构的计划工作、组织管理、资金来源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心问题是经营管理决策和措施的合理、有效性。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
研究非生产领域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是苏联和一些东欧国家比较盛行的一门新兴学科。按照苏联中央统计局的分类,非生产领域主要包括: 住宅、公用事业和日用生活服务事业; 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 教育、文化和艺术;科学和科学服务; 金融和保险; 国家行政及经济管理机构; 合作社组织和社会团体的管理机构; 等等。非生产领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 (1) 国民经济非生产领域部门结构,非生产领域的最佳部门结构可以大大提高社会物质生产的效率,增加产品数量,改进产品质量,促进生产社会化、专业化。(2) 完善非生产领域的经济机制,包括计划工作、组织管理、资金来源以及经济核算等方面。(3) 提高非生产领域的经济效果,确定非生产领域经济效果的评价标准和分析“服务质量”的范畴。非生产领域经济学最早由苏联经济理论界提出。1968年奥斯特罗维季扬诺夫在《经济科学体系》一书中提出了非生产领域经济学的学科概念。沙洛特科夫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的非生产领域》 (1978年版) 和 《非生产领域经济学》(1980年版) 是该学科当前较有代表性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