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饭团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饭团藤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 风沙藤、过山风、黑老虎(《岭南采药录》),十八症(《陆川本草》),臭饭团、过山龙藤(《海南植物志》),大饭团藤、血藤、大叶钻骨风、鸡肠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绯红南五味子(江西《草药手册》),酒饭团(《农村中草药制剂技术》),蝴鳅钻、冷饭团(福建)。 基源 为木兰科南五味子属植物冷饭团的茎、叶。 原植物 冷饭团Kadsura coccinea(Lem.)A.C.Smith(K.chinensis Hance ex Benth.K.hainanensis Merr.) 形态 常绿木质藤本含有粘液。 根长而粗壮,红褐色,有香气。 老藤灰色或灰棕色,断面棕红色。 单叶互生;叶片椭圆形或卵状披针形,先端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长8~17cm,宽3~8cm,两面近无毛,革质,全缘;叶柄长1~2cm。花单性同株,单生于叶腋,红色或红黄色;雄花花梗较长,花被片10~16,雄蕊14~18,2~5轮排列,雄蕊柱圆球状,顶端有线状钻形的附属体;雌花花梗较短,花被片与雄花相似,雌蕊群近球形,心皮50~80,5~7轮排列。 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10cm,熟时红色或黑紫色。花期4~7月,果期8~11月。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803页.图1606)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地、山谷、水旁疏林中,常缠绕于树上。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生药】: 采集 全年可采。 【药性】: 性味 《陆川本草》:“酸、甘,微温。” 功效 行气,止痛,接骨,散瘀,消肿,解毒。 主治 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腹痛。 ❶ 《陆川本草》:“接骨,散瘀,消肿,解毒。治跌打骨折,风湿骨痛,疮疖,伤口感染。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 ❶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治腹痛:饭团藤9~15g,水煎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