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青春期形态发育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青春期形态发育 青春期形态发育青春期的形态发育主要表现为身高、体重的突增以及第二性征的发育。身高增长主要是脊椎骨和下肢骨的增长。在青春期突增阶段,上、下肢的增长比脊柱增长快,所以,这时的青少年长臂长腿,体型显得有些不协调,身高增长在突增期过去后逐渐缓慢下来,到20岁左右基本停止。身高增长的速度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女孩一般为5—7厘米。体重的增长较晚于身高,增长的持续时间比身高长,增长的幅度也较大,青春期体重增长的速度一般为每年5—6公斤,通过体重的增长可以反映出内脏增大,肌肉发达以及骨胳增长增粗的程度。事实上,青春期最富特征性的形态变化,莫过于“第二性征”的出现了。如果是男孩,在青春期,身材将逐渐变得魁梧,肢体粗壮,喉结突出,发音低沉,长出胡须,腋毛、阴毛浓密,前臂和小腿长出汗毛。女孩则变得身材窈窕,肢体柔软丰满,喉结不明显,嗓音尖细,乳房突出,臂部宽大,长出阴毛和腋毛,但汗毛较少。如此便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男性与女性体态。青春期的形态发育,无论男女都有早熟、平均、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孩子发育年龄早,身高突增高峰出现早,但突增过程往往较短,最终一般形成矮胖体型。晚熟的孩子发育开始晚,但突增时间较长,最终一般形成瘦高型。平均型的发育年龄、速度和程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 青春发动的机理 青春期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 青春期形态发育 青春期形态发育男、女孩进入青春期后,在神经-内分泌影响下,身体迅速生长,出现了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个突增阶段,随着生殖系统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身体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最后形成了真正的两性分化。为了正确评价儿童少年形态发育水平,常用指标有身高、体重、胸围、坐高以及肩宽、上臂围等等。 图1 按年龄所绘身高曲线(据J. M. Tanner,1962) 图2 按突增高峰所绘身高曲线(据J. M. Tanner,1962) 体重 体重增长的高峰不如身高显著,增长时间较长,幅度较大。且成年后体重仍可继续增加。体重的增长除与骨胳增长有关外,肌肉和脂肪的增长更为重要。青春发育阶段肌肉的发育非常突出(见表)如8~15岁的7年中肌肉重量与体重之比仅增加5.4%,而15~17、18岁的2~3年中则增加达11.6%。男青年的肌肉发育一直继续到30岁才达到高峰。皮下脂肪的发育从1岁起到6岁一直是下降的,女孩从8岁,男孩从10岁起脂肪又开始增加。女孩的脂肪继续发育,有时甚至达到过胖,男孩则在身高、体重突增后脂肪逐渐减少。因此女青年显得较丰满,而男青年则因肌肉发达而显得更健壮(见“青春期身体成份”条)。 儿童肌肉重量与体重的比例表 (索维托夫,1950) 胸围、肩宽、上臂围、小腿围 胸围、肩宽、上臂围、小腿围等形态发育指标也都有一个明显的突增阶段,突增高峰出现年龄女孩在11岁(盆宽略迟,为12岁); 男孩在13岁(小腿围略早,为12岁),女孩早2年左右。青春期突增后,男、女孩均值的差异随着年龄的升高而越来越明显。据上海市1978年调查,7~10岁时男女孩肩宽、上臂围均值非常接近,男孩略高,11岁时出现第一次交叉后,女孩略超过男孩,13岁时出现第二次交叉,男孩又超过了女孩,14~18岁期间男、女肩宽均值的差分别为: 1.21cm、2.30cm、2.49cm、2.95cm、3.36cm,差异越来越大,男女上臂围均值的差则分别为0.66cm、1.86cm、1.29cm、1.99cm和2.15cm,同样十分明显。 青春期形态发育类型 青春期的形态发育无论男、女都有早熟、平均、晚熟三种类型。早熟的特点是开始发育的年龄早、身高发育高峰出现早,但突增的过程较短,因而开始显得较高,但最后不一定高于晚熟者。早熟女孩的体重与身高的比例一直高于晚熟者,最后形成高度的女性体态,趋于矮胖型(骨盆宽、肩窄)。晚熟的特点是开始虽然身材较矮,但突增的时间较长,最后往往比早熟者高。晚熟的男孩具有高度的男性征——瘦高型(骨盆窄,肩宽)。平均型男、女孩的发育开始年龄、发育速度和程度则介于同性别的晚熟型及早熟型之间。 ☚ 青春期内分泌 青春期功能发育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