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炉甘石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炉甘石 【概况】: 异名 甘石(《本草品汇精要》)、卢甘石(《医学入门》),浮水甘石(《中药志》)。 基源 炉甘石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 原矿物 正品炉甘石一般指菱锌矿或水锌矿。 历史 炉甘石最早见于《外丹本草》炼制“鍮石”方中。正式定名为“炉甘石”是《纲目》。 李时珍释其名曰:“炉火所重,其味甘,故名。”并谓:“炉甘石金银之苗也。其块大小不一,状似羊脑,松如石脂,亦粘石。产于金坑者,其色微黄,为上。产于银坑者,其色白,或带青,或带绿,或粉红。 ”所描述的形态、颜色、物理性质与现代的炉甘石一致,可以说正品炉甘石是菱锌矿或水锌矿。 80年代中旬有人将市售炉甘石(广西产品)经发射光谱、红外光谱、晶体结构等手段分析鉴定研究,除文献记载的菱锌矿外,尚含水锌矿;两者同样煅烧,其产物均为氧化锌,因而认为两者可同等入药。《中国药典》自1963年版收载炉甘石始,后来历版均收载。 形态 菱锌矿属于三方晶系。单晶体呈菱面体或复三方偏三角面体,但极少见。通常呈钟乳状、土块状、多孔块状集合体。 白色、灰白色,微带浅绿、浅褐或褐黄色。 条痕白色。玻璃光泽,或树脂光泽或暗淡。 解理面有时呈珍珠光泽。硬度4~4.5。 密度纯净者为4.43g/cm3。 水锌矿属于单斜晶系。 晶体呈细薄片状。常为钟乳状、肾状集合体。 光泽暗淡,土状或蜡状光泽。硬度2~2.5。密度3.5~3.8g/cm3。 产状 菱锌矿、水锌矿主要产于原生铅锌矿的氧化带,并为锌矿床氧化带的次生矿物。 菱锌矿与水锌矿伴生。 产地 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南等地。 。【生药】: 采集 全年均可采挖,挖出后,除去杂石和泥土。 药材主产于广西、四川、湖南。 鉴别 性状 炉甘石主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粉白色、灰白色、淡土黄色或淡红色。表面凹凸不平,并具孔隙,似蜂窝状。 土状光泽。不透明。 体轻重不一(体重者为菱锌矿,轻者为水锌矿)。质硬而脆,易砸碎,断面不平坦,白色或淡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有吸湿性。气无,味微涩。 显微 粉末:白色,呈针状、类方形或不规则形小颗粒,半透明;较大的团块边缘半透明,有时可见针状纹理。 理化 ❶ 取本品置闭口管烧之,体重者不生水(菱锌矿);体轻者生水(水锌矿)。 溶液滤过,滤液加亚铁氰化钾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或杂有微量的蓝色沉淀。 加工炮制 炮制品炉甘石、煅炉甘石和制炉甘石。 ❶ 炉甘石,拣去杂质,打碎。 饼混悬液静置,倾去上层清水,将滤出的细粉,干燥研散。 每净炉甘石100kg,用黄连、黄柏、黄芩各12.5kg。 贮藏 置干燥处。。【化学】: 菱锌矿ZnCO3化学成分理论值:含ZnO 64.9%,CO235.1%,并含Fe、Co、Mn的碳酸盐及微量MgCO3、CaCO3等物质。 水锌矿Zn5〔CO3〕2(OH)6化学成分理论值:含ZnO 75.3%,CO2 13.6%,H2O 11.1%[1]。《中国药典1990年版》含氧化锌(ZnO)不得少于40%[2]。 炉甘石据化学全分析含ZnO 67.36%,CO2 25.25%,SiO2 0.94%,Al2O3 0.40%,Fe2O3 0.27%,TiO2 0.01%,MnO 0.02%,CaO 1.39%,MgO 3.55%,K2O 0.10%,Na2O 0.10%,H2O 1.09%,As 0.003%,S 0.05%;尚含Pb、Cu、Ni、Cd、Co、V、W、As、Sb、Ba、Sn、Ag、Ge、B、Ti、Mn、Y、La、Zr、Be、等元素[3]。 参考文献 [1] 矿物药.商务印书馆,1957∶496,517 [2] 中国药典1990年版.一部,1990∶195 [3] 中国矿物药.地质出版社,1988∶156。 【药理】: 有一定抑菌作用。 广用于皮肤科,作为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剂,治疗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水混悬液(洗剂),亦有用油膏者。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450 。【药性】: 性味 甘,平。 ❶ 《本草品汇精要》:“甘,平。” 归经 入肝、脾、肺经。 ❶ 《纲目》:“阳明经。” 功效 明目去翳,收湿生肌。 主治 目生翳障,眼结膜炎,睑缘炎,多眵,多泪,溃疡久不收口,皮肤湿疹。 ❶ 《本草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调敷。” ” 用法用量 外用: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❶ 《御药院方》:“治目暴赤肿:炉甘石(火煅尿淬),风化硝等份,为末。新水化一粟点之。”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