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隆兴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古代名物 > 宗教類(上) > 僧院名刹部 > 名寺 > 隆興寺
隆興寺  lóngxīngsì

亦稱“大佛寺”。座落於河北正定縣城東。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建,初名龍藏寺,以建於後燕慕容熙龍騰苑舊址,故稱。宋乾德初、開寳間擴建,易名龍興寺。唐咸通初、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明萬曆四年(公元1576年)、清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及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續有增修。康熙間始改今稱。寺佔地七十五畝。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大覺六師殿、摩尼殿、韋陀殿、戒壇、慈氏閣、轉輪藏閣、大悲閣、祖師殿、伽藍殿、彌陀殿、御碑亭等。大悲閣内置宋代所鑄四十二臂千手千眼觀音銅像,高六丈六尺,爲我國現存最大鑄像。寺存隋代張公禮《龍藏寺碑》。《嘉慶重修一統志·正定府二·寺觀》:“隆興寺,在正定縣東門内,一名龍興寺,又名大佛寺。”參見本類“大佛寺”、“龍藏寺碑”。參閱《畿輔通志·古蹟略·寺觀四》。

隆兴寺

中国佛教寺院。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始建于隋开皇二年(586)。原名龙藏寺,宋初改建时改为现名。坐北朝南,南北狭长,长约380 m,南端为琉璃照壁,北端为3座并列的单孔石桥,过桥后进入山门,依次是大觉六师殿、摩尼殿、牌楼、戒坛、韦陀殿、大悲阁、集庆阁、御书楼,最后是弥陀殿。1994年重修该寺的大悲阁。大悲阁是寺中主要的建筑,面阔5间,进深3间,阁高33 m。阁内供奉宋代开宝四年(971)铸造的千手千眼观音像,像高24 m,是国内现存古代最大的铜质佛像。该寺的隋代龙藏寺碑,为中国古代著名碑刻,是研究古代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隆兴寺

隆兴寺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内东部。始建于隋开皇六年(公元586年),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太祖赵匡胤敕命扩建,清代又两次增建。寺院占地5万平方米。中轴线上主要有山门、大觉六师殿、摩尼殿、戒坛、韦陀殿、大悲阁及弥陀殿。其中摩尼殿是寺中现存最古老的建筑,建于北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正殿进深各7间,重檐九脊歇山顶。平面布局呈十字形,四面明间各出抱厦,作为殿的出入口,其余封实墙,俗称龟头屋。建筑主体富于变化,形式十分特殊。大悲阁是寺内主体建筑,又名佛香阁、天宁阁,高33米,面阔7间,进深5间,5檐3层,上覆重檐歇山顶,盖绿琉璃瓦,规模宏伟壮观。殿内有我国现存最高的铜佛像,寺内保存隋至清代的碑石30余通。隆兴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直隶总督署   北岳庙 ☛
隆兴寺

隆兴寺

隆兴寺坐落在正定县城东隅,是中国现存规模较大、年代较早、保存较完整的佛教建筑群,也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院之一。隆兴寺始建于586年(隋开皇六年),距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初名龙藏寺,唐改名为龙兴寺,971年(北宋开宝四年),奉宋太祖赵匡胤之命修建一尊21.3米的铜质千手观音像,并大兴土木扩建寺院,形成了以主殿大悲阁为主体的宋代建筑群,金、元、明各代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和增建。清康熙、乾隆年间,两次奉敕大规模重修,寺院达到鼎盛时期。1713年(清康熙五十九年),赐额“隆兴寺”,沿用至今。
隆兴寺占地面积为82500平方米,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及其两则,南面迎门为一座高大琉璃照壁,自三路单孔石桥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牌楼门、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康乾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等十余座殿阁,主次分明,错落有致,是现存宋代佛寺建筑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实例。1961年隆兴寺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正定县中山东路 邮编:050800
电话:86-311-8786560 传真:86-311-8786614

☚ 西柏坡   柏林寺 ☛
隆兴寺

049 隆兴寺

在正定县城内,创建于隋开皇六年(586),称龙藏寺。宋初更名龙兴寺,清代改为现名。以铜铸大佛像闻名国内。占地5万平方米,平面呈长方形。主要建筑有天王殿、摩尼殿、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阁殿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仍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大悲阁为寺内主体建筑,高33米。阁内的铜铸菩萨像,高22米,有四十二臂,又称千手千眼观音。

☚ 赵州桥   山海关 ☛
隆兴寺

隆兴寺

佛寺名。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北30里的正定县城内东隅。始建于隋开皇六年 (586),原名龙藏寺。唐代改称龙兴寺。宋开宝四年 (971) 太祖赵匡胤敕令在寺内铸造一尊铜质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为此起建大悲阁并大加扩建,奠定了隆兴寺的建筑风格和布局。金、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清康熙年间再次大规模修缮,并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名为隆兴寺。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分布在南北中轴线上,有天王殿、摩尼殿、戒坛、转轮藏、慈氏阁、大悲阁、弥陀殿等。摩尼殿建于北宋皇祐四年(1052),面宽、进深均七间,大殿平面呈十字形,四面是歇山式抱厦,中央为重檐歇山顶,风格独特。殿内佛坛正面供奉释迦牟尼像,背面是一座精美的五彩悬山,正中悬塑五彩观音坐像,高3. 4米,神态端庄优雅,风度潇洒自若,是明代彩塑之佳作。大悲阁是隆兴寺主体建筑,高33米,三层五重檐楼阁,中置宋代铸的千手千眼观音铜像,立于雕刻精致的石须弥座上,通高21. 3米,宽颐大耳,体态匀称,比例适度,共有42臂,两手合十胸前,其余皆各执法器,以示解救众生之法力。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河北四宝之一正定大菩萨。隆兴寺内有古碑数十通,均为重要文物,其中尤以隋开皇六年 (586)刻立的龙藏寺碑最为名贵,是国内名碑之一,许多金石录中均有著录和详述。此碑书体方整有致,结构严谨,质朴秀丽,庄重不滞,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康有为称其为隋碑第一,而且是六朝集成之碑,此碑在大悲阁月台东侧。隆兴寺是我国目前保存较好、规模较大,历史较早的佛教著名寺院,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广济寺   独乐寺 ☛
隆兴寺

隆兴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县城内东门里街。又名大佛寺。初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名龙藏寺。宋开宝四年(971)扩建,形成一组以大悲阁为中心比较完整的宋代佛教建筑群,改名龙兴寺。元明均有重修。清康熙、乾隆时期再次增建,并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改为今名。占地6.2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觉六师殿(遗址)、摩尼殿、戒坛、慈氏阁、转轮藏阁、御碑亭、大悲阁、弥陀殿、毗卢殿等。摩尼殿建于宋皇祐四年(1052),平面呈十字形,四面正中各出抱厦,形制特殊,为我国宋代建筑中仅存的一例。转轮藏阁建于北宋,二层楼阁式,内置直径7米八角形的木制转轮藏(转动藏经橱),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之为“国内早期木结构建筑的杰作”。大悲阁为寺内主体建筑,建于宋开宝四年(971)。现建筑为1944年重建,内有宋铸高达22米的千手观音铜像一座。毗卢殿建于明代,原为正定县城内崇因寺主殿,1959年按原状迁至此处,内有铜铸毗卢佛像一尊,在三层莲座上共铸小佛像1012尊,称为“千佛墩”。慈氏阁内立一尊木雕弥勒像,高7.4米,系宋代遗物。寺内现存隋至清各代碑碣30余通,其中龙藏寺碑书法最为人称道。全寺整体上保持了宋代建筑风格,为我国现存建筑时代较早的大型寺院。

☚ 6. 正定县   大悲阁 ☛

隆兴寺

位于河北省正定县城东。始建于北宋开宝四年(971)。经元、明、清三代重修始成现在格局,占地约五万平方米。其中摩尼殿、转轮藏阁、慈氏祠、天王殿等为宋代建筑。主建筑大悲阁高33米,为五檐三层楼阁,建于开宝年间。阁内大悲菩萨(千手观音)高约二十米,为我国现存开宝四年最大的铜铸佛像。寺中有隋至清石碑三十余通。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0: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