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陕西小说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陕西小说20世纪30年代,陕西籍作家郑伯奇在外地发表了短篇小说《最初之课》,其后陆续出版了短篇小说集《打火机》、《墙头小说集》,在陕西现代小说创作史上写下了最初的一笔。40年代是陕西小说创作的起步期。起步虽晚,但起点较高。柳青在陆续发表了一些短篇小说之后,于1947年5月发表了长篇小说《种谷记》。作品通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一个叫王家沟的村庄组织变工队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把生命和新社会牢牢扭结的、崭新的农民代表王加扶的形象,展现了在抗日民主政权领导下,农村各阶级、各阶层所发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过程。欧阳山的长篇小说《高干大》,通过对延安某合作社创建和发展过程的记叙,深刻地反映了根据地农村的新变化和各阶层群众对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上新生活的感情,以及心理深处的波澜,成功地塑造了热情地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的高干大的典型形象。从50年代开始,陕西的小说创作逐渐走向繁荣。1951年,柳青出版了他的第二部长篇小说——《铜墙铁壁》。作品以1947年8月陕北沙家店战役为题材,通过一个粮店的工作,反映了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杜鹏程于1954年发表了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作品从一个侧面描绘了开始于1947年的延安保卫战,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大智大勇和高度的革命使命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以及与人民群众鱼水相依的亲密关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的历史必然逻辑。王汶石的短篇小说创作在50至60年代前期十分活跃。小说集《风雪之夜》和《新结识的伙伴》、《严重的时刻》、《沙滩上》等篇,着力于描写新的历史条件下关中农民新的心态和精神面貌,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新型农民和农村干部的形象。1957年,杜鹏程发表了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作品以某铁路建设工地为背景,深刻地反映了在和平建设年月人们思想、精神的升沉变化,成功地塑造了阎兴、梁建等人物形象,热情歌颂了献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高尚情怀和崇高精神。1959年,柳青发表了长篇小说《创业史》(第一部)。作品画面广阔,感情激汇,笔触细腻,描写精确,时代精神强烈,地方色彩浓郁,生动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历程,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突出地位。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期,陕西的小说创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在文学发展史上留下了一段空白期。70年代末期,陕西的小说创作开始复生,并很快出现了新的繁荣景象。开始是短篇、中篇佳作迭出。贾平凹的《满月儿》、《腊月·正月》、莫伸的《窗口》、李凤杰的《针眼里逃出的生命》、路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京夫的《手杖》、问彬的《心祭》、王戈的《树上的鸟儿》、邹志安的《支书上台唱大戏》等短篇、中篇,在70年代中期的历届全国优秀中篇、短篇小说评奖中获奖。陈忠实、赵熙、王吉呈、王宝成、王篷、韦昕、蒋金彦、高建群、峭石等,也都创作了不少短篇、中篇佳作。长篇小说创作也于80年代中期开始活跃起来。1988年,贾平凹发表了《浮躁》。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放在商州一带所引起的各阶层人们文化心理的变化,于1989年获美孚石油公司文学奖。路遥于1986——1989年陆续发表了3卷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作品以1975至1985年的陕北为背景,以恢宏的规模,质朴的文笔,真实地展现了一代农民的命运和心理的历史性变化,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进入90年代,赵熙发表了长篇小说《女儿河》,全方位地展现了偏僻山区社会各方面引起的现实变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