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蝼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蝼蛄 中药名。 出《神农本草经》。别名:土狗,拉拉古。 为蝼蛄科昆虫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de Beauvois的干燥全虫。 体长圆形,淡黄褐色或暗褐色,全身密被短小软毛。 雌虫体长约3厘米余,雄虫略小。头圆锥形,前尖后钝,头的大部分被前胸板盖住。 生活于潮湿温暖的沙质土壤中,特别是在大量施过有机质肥料的地中更多。春、秋两季,最为活动,常在晚间出动开掘土面成纵横隧道,白天隐伏洞中。趋光性强,能飞翔。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夏、秋间耕地翻土时捕捉,或晚上点灯诱捕。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完整者长约3厘米,头胸部呈茶棕色,杂有黑棕色;复眼黑色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色,有的呈黑棕色。 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以身干、完整、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拣净杂质,除去翅足,或焙至黄褐色用。 味咸、性寒。入胃,膀胱经。 利水,通便。 治水肿,石淋,小便不利,瘰疬,痈肿恶疮。内服:煎汤,3~4.5克;或入散剂。外用,研末撒或 气弱体虚及孕妇均忌服。 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1钱(上2方出《圣惠方》)。 ❸ 治石淋,导水:蝼蛄7枚,盐60克,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1钱匕服(《本草图经》)。 ❹ 治颈项瘰疬:带壳蝼蛄7枚,生取肉,入丁香7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救急方》)。 ❻ 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千金方》)。现代临床用之治疗水肿,取蝼蛄去尽头、爪、翼、置锅内以文火焙焦,研成细末。 每日6克,分3次用开水或米汤送服,5~7天为一个疗程。血淋巴中游离氨基酸有13种,其中丙氨酸,组氨酸,缬氨酸含量较高。 睾丸中的游离氨基酸有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其中以脯氨酸浓度为最高,天门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为最低。尿中的氨基酸有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以及未详的氨基酸等;精囊中未找到精氨酸和赖氨酸。 蝼蛄粉混悬液灌胃,对家兔不能证实其利尿作用。蝼蛄长期喂饲,对家兔与小白鼠并未见中毒的现象。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