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降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降水

水名。《尚書古文·禹貢》:“北過降水,至于大陸。” 鄭玄注: “《地理志》曰:降水在安平信都南。……今河内共縣北山淇水共水出焉。東至魏郡黎陽縣入河,近所謂降水也。降讀當如郕降於齊師之降,轉聲爲共,蓋同時國於此地者,惡言降水,故改云共耳。” (《通德堂經解》)

下雨

下雨

雨(~打;撒雨;解雨;行雨;天雨;降雨;霔雨;云行~施) 霝澍(澍降) 降水 作霖 闹天儿
下雨之典:马鬣一滴
对天降雨露的敬称:降液
下雨的征兆:雨候 隆象
天将降雨的征兆:离毕
要下雨的征兆:雨意
某个地区降雨的情况:雨情
进行人工降雨:耕耘播雨
行云下雨:云雷
天将降雨:鹳鸣
降雨的消息:雨信
开始下雨:起雨
下雨时同时下雪:雨汁 雨夹雪
雨水的洒落下降:沾霔
雨徐徐而下:
下细雨:迸溼
普降雨水:辨雨 雨散
普降甘霖:云施
雨势迅猛:雨骤
雨雪等突然落下:骤降
连续下雨:连雨 连霖 连澍 淋雨 连绵雨
连绵不断的雨:淫雨霏霏
多日连续下雨:宿雨
夏季五日三次下雨之称:留客雨
秋雨连绵不断:秋雨绵绵
易于下雨:喜雨
下大雨:滂澍
下雨过多:雨多 多雨 勤雨 天漏雨毒
多雨,久雨:漏天
形容雨水过多:生鱼
雨停住不下:霁雨 雨停 雨息 雨过 雨住
不下雨:不雨 无雨 渴雨(旱时~)
久晴不雨:恒晹 恒阳

另见:天气 天阴 雨声 雨水 积水1

☚ 下雨   下雨的样子 ☛

降水precipitation

又称大气降水。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或固态水。常见的形式有雨、雪、霰(白色不透明的松脆冰粒)、冰雹等。由于各种云的温度、气流分布等状况不同,因而降水有不同的形态(雨、雪、雹、霰等)和不同性质(如阵性、连续性等)。

降水

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液态的水或固态的水。分为:❶对流性降水,范围100~50000 m,时间不长于60 min,上升气流的速度1~20 m/s,多为雷阵雨也可能有雹;
❷系统降水,由锋面、气旋、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产生的降水,水平尺度1000~3000 km,持续时间1~3d,上升气流速度仅1~10 cm/s;
❸地形性降水,由于地形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而形成的云雨,尺度由地形而定。1998年,中国水文部门观测降水的站点共有18677个(台湾省未计)。中国近代观测降水最早的有连续记载的雨量站是北京站,建于1841年;其次是上海的徐家汇站,于1873年起观测。中国气象部门规定,24 h雨量不足10 mm为小雨,10~24.9 mm为中雨,25~49.9 mm为大雨,大于50 mm为暴雨。全球平均年降水量约为1130 mm。印度在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水量11000 mm,是世界降水量最多的地方。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648 mm,小于世界陆面平均年降水量800 mm。中国多年平均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浙、闽、粤、台各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大于1500 mm,台湾基隆东南的火烧寮实测年平均降水量6569 mm,实测最大年降水量达8408 mm,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大的地方。长江中下游一般为1200~1400 mm,淮河流域700~1400 mm,黄河及海河流域500~700 mm,东北350~700 mm,西南云贵高原一般为700 mm以上,西北内陆绝大部分干旱少雨,塔里木盆地和青海柴达木盆地不足25 mm,吐鲁番盆地托克逊站7.1 mm,1968年降水量仅0.5 mm,是中国年降水量最少的记录。中国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集中在夏季,6~8月的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40%以上,北方一般大于60%~70%。

降水

降水jiang shui

从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液态水和固态水。
❶降水种类:包括雨、雪、霰、雹等。它们是由于云中温度、湿度和气流运动状况不同,引起云滴增长过程的差异而形成的不同形态降水物。其一,雨:液体水滴。水滴半径一般0.3~3毫米。半径小于0.2毫米的称毛毛雨,因其水滴小,下落速度慢,几乎不为人眼觉察,所谓“牛毛细雨”就是指这种降水。其二,雪:由小冰晶增长起来的一种固态降水。雪花的形状有星状、柱状、片状等等,但大多数呈六角形,这是因为形成雪花的冰晶分子结构以六角形为多。雪花的形状还同云中温湿条件相联系。在六角形的片状冰晶的不同部位,因曲率不同,饱和水汽压不同,水汽供应状况也不同,比如角上的曲率最大,饱和水汽压也最大;边部曲率次之,饱和水汽压居中;平面上曲率最小,饱和水汽压最小。当云体中实有水汽压仅仅大于平面上的饱和水汽压时,水汽只在冰晶面上凝华,继续发展下去形成柱状或针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冰晶边上和面上水汽压时,冰晶的边上和面上都发生凝华,形成片状雪花。当实有水汽压大于冰晶角上饱和水汽压时,当然更大于边上和面上水汽压,冰晶的面上、边上、角上都有水汽凝华,但是角上位置突出,水汽供应充分,凝华速度增长得最快,因而形成枝状或星状雪花。由于冰晶在气流的作用下不停地运动着,它所处的温度、湿度条件不断变化,因而冰晶各部位增长的速度不相一致,结果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雪花。其三,霰:过冷却水滴把冰晶、雪花冻结起来形成的球形或圆锥形的颗粒,由于雪花中夹杂着空气,因而呈乳白色,不透明,疏松多隙,易碎,着硬地反跳。直径2~5毫米。常见于降雪前或与雪同时降落。其四,雹:(见冰雹条)。

❷降水形成:降水来自云中,但有云并不一定有降水。这是因为组成云的云滴、冰晶体积太小(通常把半径小于100微米的水滴称云滴,半径大于100微米的水滴称雨滴。标准云滴半径为10微米,标准雨滴半径为1000微米),仅相当于雨滴的百万分之一。它不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而悬浮在空中。只有当云滴体积增长到很大以至气流不能支持时才能下降,并在降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不致被蒸发掉,才会形成降水。因而降水的形成过程也就是云滴的增长过程。据研究,云滴增大过程包含着云滴凝结增长和冲并增长两个过程。在云体气流上升冷却和云外水汽输入的情况下,云中温度降低并能引起饱和水汽压降低; 同时水汽含量增多,水汽压增大。当水汽压增大到大于云滴表面饱和水汽压时,水汽便自云体空气中向云滴表面凝结,使云滴得到增长。由于云滴凝结增长的速度同云滴的半径成反比,同饱和程度成正比。结果小云滴增长速度快,云滴愈大增长速率愈慢,大小云滴的半径差异随着凝结过程的发展愈来愈小。同时云滴周围的水汽过饱和程度也逐渐减小,凝结过程便相应减弱甚至停止。因此,云滴的凝结增长有一定的限度,除非云体中出现更有利于凝结增长的条件。比如大、小云滴共存;冷、暖云滴共存和水、冰云滴共存时,小云滴、暖云滴和水云滴的表面饱和水汽压大于大云滴、冷云滴和冰云滴表面的饱和水汽压,结果使小云滴、暖云滴、水云滴表面发生蒸发,体积变小,而大云滴、冷云滴、冰晶云滴发生凝结,增大体积。实际上,云滴的凝结增长速率随着云滴的增大而减缓,仅仅依靠凝结增长过程使云滴迅速增长到雨滴的尺度是困难的。一般情况下,当云滴增长到一定体积时,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和气流升降运动中,大小云滴间发生着相互碰撞和合并,使小云滴吸附或并合到大云滴上,大云滴得以继续增长,这个过程称为云滴增长的冲并过程。云滴在反复冲并中,大云滴连续吸附小云滴,象滚雪球一样,体积愈来愈大,当空气阻力和上升气流顶托不住时,降落地面成为降水。

❸降水量和降水强度: 降水量是指降落到地面上的降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积累起来的水层厚度。以毫米为单位。气象台站和水文站用量雨器收集雨水,然后用折算好刻度的雨量杯量测降水量。固态降水可以加一些温水使其溶化后再量取(减去加进的温水)降水量。
降水强度是单位时间里的降水量,以毫米/小时、毫米/日为单位。降水强度大,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就大,我国国家气象局结合我国的情况,规定以日降水量为标准,将降水强度分成六个等级 (见表)。

降水强度等级



❹降水类型:降水的特性决定于上升气流、水汽供应和云的微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气流最为重要。因而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成对流性、系统性和地形性三种类型。其一,对流雨:因大气层结不稳定引起的热力对流运动而形成的降雨。它多从对流性云(积雨云)中下降,是强度大、雨量多、历时短(几十分钟)、范围小(水平尺度0.1~50公里)的阵性降水。发展强烈的还伴有暴雨、大风、雷电,甚至冰雹。这种降水大多发生在终年高温、层结不稳定的低纬度地区和中纬度陆地的夏季。其二,系统雨 (锋面雨): 因低层空气辐合引起大范围上升运动 (锋面或气旋) 而形成的降水。因为锋面或气旋系统水平尺度大 (1000~3000公里)、持续时间长(1~3天)、上升速度小(1~50厘米/秒),因而形成层状云系,产生大范围的连续性降水。降水均匀,降水强度没有急剧变化,这是中高纬度地区最重要的降水类型。其三,地形雨:湿空气运行中受到山地等地形抬升而产生的降水。形成在山地迎风坡面,而且随着高度的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多,到达某一高度时(随纬度而有不同)降水量达到最大,称最大降水带。再向高空去,降水量又逐渐减少。地形雨的强度和数量除同山体的高度有关外,还同气流的含水量、稳定度和运动速度相关,如果山体足够高,气流水汽充沛,运行稳定,常常成为多雨中心。例如喜马拉雅山南侧 (迎风坡) 的乞拉朋齐,年平均降雨量达12000毫米左右,成为世界降雨量最多的中心。而山脉的背风坡因气流下沉,绝热增温使相对湿度变小,降水量很少或没有降水,成为 “雨影区”。
☚ 云   人工降水 ☛
降水

降水jiɑnɡshui

境内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渐增加,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30毫米~650毫米之间。其地理分布是旬邑县、淳化县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永寿县、武功县西部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秦都区、渭城区、泾阳县、三原县东南部降水量在550毫米以下,其余地区在550毫米~600毫米之间。武功县年降水量最多,年平均650毫米以上。秦都区、渭城区最少,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以下。横贯市域中部的旱腰带地区,由于降水在时间和地域上分布不均,往往造成局地或部分地区干旱和雨涝。境内夏季多雷阵雨和暴雨,初秋多连阴雨。各地降水量多集中于7月~9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65%,容易产生洪涝灾害,造成水土流失。

☚ 陕北台凹地质构造   降雪 ☛
降水

降水

自然环境要素。天水市年平均降水量为431.7~546.8毫米,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南部山区及关山山区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上,武山县、甘谷县及秦安县大部不及500毫米。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年降水量818.6毫米,最小年降水量242.7毫米。降水日数小雨日数为100天,中雨15~20天,大雨3天,暴雨一般年平均不及1天。降水强度4~6毫米/日。

☚ 气温   气压 ☛
降水

降水

降水指从云雾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雨、雪、雹、霰等。一般,空气中直接凝结在地面或地物上而成的液态水或固态水,如露、霜等,都统计在降水量之内。降水过程有阵性和连续性两种。降水是气象要素之一。
降水的特性主要决定于上升气流、水气供应和云的微物理特征,其中尤以上升气流最为重要,通常按上升气流的特性,将降水分为对流性的、系统性的和地形性的三种。
对流性降水: 对流是在大气静力不稳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其水平尺度很小(0.1—50公里)、生命史很短 (几十分钟),但上升速度很大 (1—20米/秒),降水粒子在云中形成之后,落速往往小于气流的升速,因而积聚在云的中部或上部,不能下落。由于大量降水粒子的拖曳或其他原因,使上升气流速度减缓到小于降水粒子的落速时,使上升气流速度减缓到小于降水粒子的落速时,降水粒子就陡然下落,形成阵性降水,常称阵雨。阵雨的开始和停止都比较突然,降水强度的变化也很大。对流性降雨常伴有雷暴,称为雷阵雨。在大气层结很不稳定,高层不断降温,低层有充分水气供应的天气条件下,可出现铅直发展极盛的积雨云,其上升气流可大于15米/秒,含水量大于10克/米3,云顶温度低于-30℃,在这种云里,可能形成冰雹。
系统性降水: 锋面、气旋、切变线等天气系统,低层的空气辐合,引起大范围的上升运动。这些系统的水平尺度很大(1000—3000公里),持续时间很长 (1—3天),但上升速度很小,一般为1—50厘米/秒,局部地区可达100厘米/秒。这种大范围上升运动可形成层状云系,产生连续性的大范围降雨,有时虽然出现间歇,但降水强度 (单位时间内的降水量) 没有急剧的变化。
地形性降水: 湿空气受山脉等地形抬升而产生的降水。地形作用一般使山的迎风面的降水量增大,背风面的降水量减少、甚至出现干旱少雨天气,称为雨影区。
实际的降水往往是复合型的。如系统性降水常常因地形的抬升而加强; 在大范围空气辐合的天气系统中,往往有中间尺度天气系统和中小尺度天气系统产生对流性降水。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即是上述情况综合的结果。降水量的年变化及年季变化受地理位置、海陆分布、地貌和大气环境、天气系统等因子的影响。
液态降水为不同大小的水滴,包括雨和毛毛雨。固态降水的形态是多样的,包括雪、霰、米雪、冰粒、冰雹等。各种降水物的大小和密度不同 (固态降水物的密度为0.05—0.9克/厘米3),因此其落速相差也很大。
空气在上升时膨胀冷却,使其中的水气达到饱和,在云凝结核上凝结成大量的微细小滴,即云滴。云滴通过凝结、碰并等过程而形成雨滴。在温度低于0℃的云中,冰晶通过伯杰龙过程长成雪晶。在较高温度下,雪晶在运动过程中可相互粘连,成为雪团。雪晶和雪团在下落过程中,还可以同过冷水滴碰撞而形成带冰滴的雪晶 (团)。如果撞冻的过冷水滴很多,雪晶 (团) 就变成球状固态颗粒。在层状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含水量和云层厚度都比较小,通过撞冻过程只能产生米雪。在积状云中,上升气流的速度、含水量和云的厚度都比较大,通过撞冻过程能产生霰。霰撞并云滴或者自身部分融化,然后表面再冻结,形成具有薄冰壳的冰粒。雨滴冻结或者雪团融化后再冻结,也能产生冰粒,其内部有时还有未冻结的液态水。这些固态降水物下降到温度高于0℃的暖区里,能融化成雨滴。在特别强盛的积雨云里,霰和冻结的雨滴成为冰雹胚胎,它们和过冷水滴碰并,能够长成冰雹。冰雹有两种不同的增长方式:
❶干增长。在温度较低含水量较小的环境中,撞到冰雹上的过冷水滴迅速冻结,空气来不及逸出,形成包含许多气泡的不透明冰层。
❷湿增长。在温度较高、含水量较大的环境中,冻结过程释放的大量潜力热来不及传导出去,使撞到冰雹上的大量过冷水滴,在短时间内不能全部冻结而形成一层薄冰膜,附在冰雹表面,慢慢冻结之后,就形成气泡较小的透明冰层。由于强对流云中的铅直气流和含水量的分布及其演变非常复杂,使冰块在云中上下运动,并经历着具有不同温度和含水量的云内环境,结果冰雹形成了透明和不透明的多层结构。随着冰雹的长大,其落速越来越大,当落速大于气流的上升速度时,冰雹便从云中落下。在高于0℃的环境中,冰雹会逐渐融化,故小冰块往往在到达地面之前已完全融化成小雨滴。按照理论计算,直径1厘米左右的雹块在完全融化之前。能从0℃层降落约3公里的距离。

☚ 水圈   雪线 ☛

降水atmospheric water

即雨、雪水或天落水。通过大气层降落时,可吸收空气中杂质和可溶性气体。流经地面、屋面或被收集时,更易被污染。因此,降水中常含微生物、灰尘和无机盐等。

降水

降水

湖南是全国多雨的省份之一。每年平均降雨为140~180天,降水量为1200~1700毫米,占全国降水量的5%左右。

☚ 水资源概况   地下水 ☛
降水

降水

降雨、降雪、降雹、降霜等气候现象的总称。降水量的大小和降水强度对城市较为突出的影响是排水设施。

☚ 风速   用地性质 ☛

降水

precipitation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3:1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