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行书白阳山诗卷
明。纸本。纵29.6厘米,横393.5厘米。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陈淳(成化十九年—嘉靖二十三年,即公元1482—1539年),初名淳,字道复,后以字行,别字后甫,自号白阳山人,长洲(今江苏)人。楷书学业于文徵明,行书出入杨凝式、米芾、林藻,后不拘师法,其草书气势豪纵。擅写意花卉,与徐渭并称“青藤、白阳”。山水学米友仁、高克恭而有变化。据申时行云:“白阳书出入米蔡,而时有幻态,盖勾吴之宗匠也,挥毫体势,严若崖谷颠巘,烟霞吞吐。”王世懋云:“道复少有逸气,作真行小书极清雅,晚好李怀琳、杨凝式书,率意纵笔,不妨豪举,而临池家尤重其体骨。”著有《白阳集》。此卷五言诗共14首,其中两首诗:“何处问通津,行游及暮春,相依不具姓,同止即为邻。细雨青灯夕,无心白发人。明朝还泛泛,萍梗是我身。”“窅窅横塘路,非为汗漫游。人家依岸侧,山色在船头。举目多新第,经心只旧丘。孰知衰老日,独往更无俦。”款首有题识:“岁癸卯有事于白阳山,往来得诗数首。”末款署:“暮春来垄上介树尽纵横过雨禽”。书体学米,参以草法,字形以纵取势,笔力遒劲温婉,圆润流畅,姿态恣肆,章法齐整。此卷是陈淳62岁时所书之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