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阿斯塔那古墓群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东南高昌故城附近的阿斯塔那(汉名三堡)村北和哈拉和卓(汉名二堡)村东一带,是西晋至唐代(公元3—8世纪中)高昌及唐西州居民的公共墓区,墓区占地约10平方公里。墓主以居此地的汉人为多,也有少数已汉化的兄弟民族,多按家族分区埋葬。墓葬形式以斜坡(或阶梯)墓道土洞墓为主,前期还存在过竖井式墓道的土洞墓,7世纪中期以后又出现带天井的前后室墓和刀形墓。墓室壁多数向外弧形凸出,室顶则由四角攒尖或覆斗式逐渐趋向平圆。葬法从以木棺葬具为主,间用梯架式葬具或以毡、草裹尸,逐渐演化为以直接陈尸席上为主,间用木板或梯架式葬具。随葬品有木俑、陶俑、陶器、各类织物、绢画等,不少墓中还有石、砖、木等质地的墓志。有些墓内绘有壁画,内容以表现贵族奢华生活、伏羲女娲和花鸟为主。由于古墓群所处地区气候干燥,因此大批的珍贵文物和千年古尸得以保存了下来。20世纪初古墓群曾遭英、俄、德、日等国冒险家的盗劫。30年代中国学者黄文弼等人也多次来此调查收集资料。1959年以来,新疆自治区博物馆和新疆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进行了13次发掘,清理了西晋至唐大历年间的墓葬近四百座,出土了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其中有近千件色彩艳丽、做工精美的丝、棉、毛、麻织品,还有一些彩绘泥俑、纸臂绢衣木俑、绢花等。在出土的文物中最为珍贵的要数从用以制作纸棺、死者的鞋帽、腰带、枕及部分俑构件的故纸中,清理出的近2千件可以释读的晋唐汉文世俗文书,包括契约、籍帐、官府文书、私人信札、经文写本、历书、药书、随葬衣物疏、功德录等,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方面。这些珍贵文书现已整理编辑成多册《吐鲁番出土文书》陆续出版。1988年阿斯塔那古墓群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庭故城遗址   阿帕克和加麻札 ☛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即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位于吐鲁番市东南约40公里处,高昌古城北部的戈壁滩上。整个墓群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整个占地约10平方公里。
该墓群年代约在3世纪,相继发掘古墓群约500座。从大量出土文物中发现,大约为西晋初年至唐代中期的墓葬,多为当时这里居民的家族墓地。每个墓葬都有墓道和墓室,多是挖土而成。墓穴内有壁画、陶泥、木质的桶、器皿、绢画和装饰品等随葬品。这里,由于气候炎热干燥,墓穴里的葬品和干尸大多保存完整,成为珍贵的古墓文物。此外还出土了大量文字文书及契约木简,这对研究中国西域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1988年1月该墓群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北庭故城遗址   阿巴和加麻札(墓) ☛
阿斯塔那古墓群

阿斯塔那古墓群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东南约40余公里处,阿斯塔那村(三堡)北,哈拉和卓村(二堡)东,南邻高昌故城。为西晋至唐代高昌城居民公共墓地。出土的文字资料,最早者为西晋泰始九年(273)契约木简,最晚者为唐大历十三年(778)文书。墓地东西长约5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面积约10平方公里。由于墓区地下水位深达20多米,墓穴十分干燥,大批千年古尸和遗物得以保存完好。出土文物有契约、文书、账簿、档案、历书、信札、公文、药方、符帖、牒状、写本等,大部分为汉文。五世纪墓葬90、91号墓曾出土13枚木牌,正面朱书“代人”二字,背面为粟特文字母书写的汉语和古突厥语。历次出土文书多达2000件,已整理成《吐鲁番出土文书》,陆续出版。墓主以汉族为主,也有车师、匈奴、氐、鲜卑、高车、昭武九姓等少数民族。出土文物中,丝、毛、棉、麻织物约千件,有锦、绮、绢、纱、绫、罗、染缬、刺绣等品种,色泽鲜艳,图案新颖。大部分来自内地,也有一些新疆本地产品和波斯织锦,为研究中国纺织发展史的珍贵标本。墓穴出土绘画十分丰富,有壁画、版画、纸画、绢画、麻布画等,表现内容为人物、花鸟、天文。此外,绢花、彩绘陶器和泥塑、木雕俑,制作精美。已发掘墓葬400座,古尸均保存完好。其中有唐代西域名将张雄及其子张怀寂墓葬。墓葬多为夫妻合葬,以斜坡墓道洞室为主。20世纪初,英、俄、日、德国人曾来此盗劫。我国学者在1959年后曾进行多次考古发掘,一部分出土文物、古尸在吐鲁番文物管理所展出。

☚ 艾丁湖   台藏塔 ☛
0000657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5:52:09